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媒:西方无法再左右中东未来 已无相应实力

2013年06月20日 09:43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英国《金融时报》6月20日发表了题为《西方主导中东的时代进入尾声》的文章,主要内容如下:

  西方应该武装叙利亚反政府武装吗?这是华盛顿、伦敦乃至八国集团(G8)峰会关注的首要问题。不过,在这场辩论背后有个更大的问题:西方大国能够像过去一个世纪那样,继续左右中东未来吗?

  当前中东越来越脆弱的国境线,在很大程度上是按照1916年签订的《赛克斯-皮科协定》(Sykes-Picot Agreement),在英国和法国绘制的地图上划定的几条线。英法作为外来强权主导这一地区的时代,在1956年苏伊士危机(Suez crisis)期间彻底告终,当时美国阻止了英法两国对埃及的干涉。冷战期间,美国和苏联是这里最大的操盘手。1991年苏联解体后,美国成为在中东发挥影响力的唯一超级大国:在1991年组织联军打败萨达姆•侯赛因,保护海湾地区的石油出口,遏制伊朗,并试图在以色列和阿拉伯国家之间斡旋,推动达成和平的和解方案。

  那些敦促美国进一步介入叙利亚冲突的人,还生活在过去。他们以为美国能够(而且应该)继续主导中东政局。然而四大根本变化使得美国以老方式主导这一地区变得不再现实,甚至不再可取。

  这四大变化是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的败笔、大衰退、阿拉伯之春以及美国能源独立的前景。

  过去10年里,美国已经认识到,尽管其强大军队能够在大中东地区迅速推翻政权,但美国及其盟国非常不善于建设一个国家。美国介入10年后,阿富汗和伊拉克都处于深层次的不稳定状态,饱受冲突蹂躏。这两个国家都不是“西方阵营”的可靠成员。

  结果,就连那些提倡西方干预叙利亚的人——比如参议员约翰•麦凯恩——也声明他们反对“地面部队介入”。相反,他们提倡向叙利亚反政府武装提供武器,称这对确保更加可取的政治结局是必要的。

  贝拉克•奥巴马总统对提倡“武装叛军”的一派作出了一些让步。但是他的不情愿和怀疑是明显的,也是很有道理的。如果西方全面占领伊拉克和阿富汗仍无法确保良好结局,为什么有人相信向叙利亚反政府武装提供少量轻武器会更有效呢?

  大衰退也意味着,人们不再可以想当然地认为,西方拥有“承受任何负担”的实力。欧洲军事开支正在迅速减少,美国也已开始削减五角大楼(Pentagon)预算。鉴于伊拉克战争的直接和间接成本估计高达3万亿美元,而美国政府每一美元开销就有40美分是借来的,奥巴马对于在中东背上新的负担戒心重重是很自然的。

  第三个新的因素是阿拉伯之春。埃及总统胡斯尼•穆巴拉克是美国的长期盟友和附庸。然而2011年初,华盛顿决定听任他被推翻,这引起了该地区美国其他长期盟友(特别是沙特阿拉伯和以色列)的反感和震惊。不过奥巴马政府放弃穆巴拉克是正确的。他要继续掌权,就可能出现叙利亚那样的血腥局面。

  更为根本的是,美国已认识到,最终而言,中东人民将不得不决定自己的命运。西方对在这一地区活动的许多势力感到担忧,这些势力包括伊斯兰主义以及逊尼派和什叶派的宗派主义,但这些势力不可能永远被美国招安或压制。

  最后,美国的页岩气革命降低了美国对中东石油的依赖,大大夯实了美国采取超然态度的底气。

  然而,接受西方主导中东的时代即将终结,并不意味着西方国家不会捍卫自己的利益。

  美国在海湾地区有大型军事基地,并仍在与盟友一道,力阻中东地区被某个敌对强国主导。尽管俄罗斯在叙利亚扮演了重要角色,但俄罗斯算不上一个让人信服的地区霸主。但伊朗确实让美国担心,尽管上周末的总统选举结果令人鼓舞,但对伊朗核设施进行军事打击仍是一个选择。与基地组织(al-Qaeda)有关系的伊斯兰圣战势力也将遭遇西方抵制,这也是叙利亚反对派将继续得到戒心重重的对待的原因之一。同时,美国及其欧洲盟友仍将深度介入有关叙利亚的区域外交。

  西方的人道主义本能也会发挥一定作用,正如他们做出支持利比亚起义的决定那样。然而,叙利亚局势表明,西方决定背上什么负担是有限度的。即便是“保护平民的责任”这一信条的理论教父、澳大利亚前外长加雷思•埃文斯也对军事干预叙利亚发出警告。

  尽管美国决定开始向反政府武装提供军事援助,但奥巴马显然仍对深度介入叙利亚冲突戒心重重。比起他的某些顾问和盟友,他似乎更清醒地意识到,外部强国控制中东新秩序的能力是有限的。直接殖民中东的时代几十年前就结束了。非正式帝国的时代如今也进入尾声。

【编辑:李雨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