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观察:安倍政经分离思维将影响中日经贸合作

2013年08月08日 12: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8月8日电 题:安倍政经分离思维将影响中日经贸合作

  中新社记者 石岩

  时近日本战败投降日,种种迹象表明,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或不会在8月15日当天参拜靖国神社,但也不会阻止其阁僚以个人身份前往参拜。有关专家分析,这进一步显示出安倍对华政策的政经分离思维,而这一思维将持续影响中日经贸合作关系。

  “安倍选择不参拜,来自美国方面的压力是重要因素。”中国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金柏松对中新社记者分析,“与此同时,担心惹怒中韩等相关国家,从而失去该地区的巨大市场,也是安倍所忌惮的。”

  在金柏松看来,身为鹰派政客的安倍是“真心想参拜”,只是由于现实因素的制约才不得不忍痛按下此念。正如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日本专家柯蒂斯所称,“安倍的脑袋里是务实和现实主义的,内心却情绪化”。

  中国外交学院教授周永生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指出,“说到底,安倍就是继承了过去日本政府对中国政经分离的政策。”

  据报道,安倍曾在多个场合承认,在日本经济复苏的过程中,中国将扮演重要的角色。但在打破中日政治关系僵局上未见实质性动作。在日前访问菲律宾时,安倍提出要“努力使日中关系回到战略互惠关系的原点”,要与中国进行“没有先决条件的对话”,但上述提议因故意撇开钓鱼岛等核心问题而毫无意外地遭到北京方面的冷遇。

  “安倍所期望的结果,就是重温中日之间曾经一度出现的政冷经热的状态。那时中日政治关系尽管不睦,但日本仍然借助中国市场大大获益。”周永生分析。

  然而,这一如意算盘未必时时算得准。“现在不如小泉时代,中国消费者的心理及消费行为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日本右翼势力的行为极易对中国国内消费者产生更大的影响。”金柏松指出。

  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的持续推进及自身制造业的发展,曾经一度风靡中国的日本产品的不可替代性大大降低。如在此前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主权争端持续发酵时,一度风头强劲的日系车在中国的市场份额便被德系车大量蚕食,这一颓势直到目前尚未根本逆转。拥有更多选择权和购买力的中国消费者给日本制造上了结结实实的一课。

  更加值得注意的是,与以往“政冷经热”时期的中日关系历史问题相比,当前两国之间的争端涉及主权及领土这一国家根本利益,在巨大的民意基础压力下,这个政治关系难题若不能妥善化解,两国经济关系是很难“一枝独秀”的。

  “事实上,按照国际惯例,大国之间没有单纯的经济关系。”金柏松指出,“政经不分离是趋势,政经分离是不正常的现象。不正常的政治迟早会拖经济后腿。”

  上述观点早已被事实证明。在此前由日本“购岛”闹剧引发的中国国内反日情绪,已经对日本在华企业及中日经贸关系构成了极大的影响。去年全年,中日双边贸易出现了3.9%的负增长,日本作为中国内地第四大贸易伙伴的位置被香港取而代之。这一颓势延续至今年上半年,中日双边贸易总值同比下降9.3%。舆论普遍认为,由钓鱼岛争端触发的政治僵局是中日贸易总值持续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为中日政治僵局的另一个“牺牲品”,中日韩自贸区的谈判进程也备受拖累。由于日本与中韩的岛屿之争加剧,原定于去年11月举行的中日韩自贸区首轮谈判,直至今年3月才得以举行。相较于中韩自贸区,缺乏高层沟通及战略互信的中日韩自贸区进展缓慢。

  当前,尽管受“安倍经济学”的提振,日本经济近期有所好转,但明年的形势仍旧是未知。事实上,国际社会普遍担忧,被“安倍经济学”透支的日本经济存在巨大泡沫风险。在此形势下,安倍仍固守政经分离的思维,无疑将自绝于巨大的中国市场,不仅不利于对华经济合作的推进,更有可能影响元气未完全恢复的日本经济。(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