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国加州报假警现象严重 谎报者多因不满警局

2013年08月15日 14:28 来源:中国广播网 参与互动(0)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入夏以来,烈日炎炎,火情报警也增多了。前几天,浙江省兰溪市公安局消防大队就接到两名小伙报警:厂里着火了。消防队员和民警赶到现场,却发现是个闹剧。当队员想跟报警人联系时,对方电话已经关机了,原来当事人担心惹祸上身,就将手机卡扔了。当然,最后警方还是锁定了当事人。警方提醒,报假警危害很大,要承担相应的责任甚至被拘留。

  无独有偶,日本东京警方今天表示,他们逮捕了一名拨打2.8万次110报警电话的男子,这个家伙每次报警后就立即挂断,而他的理由是:被警察天天监视很心烦,所以就来烦烦警察。

  如此浪费公共应急资源,真是害人害己。其实在日本,每年的1月10日就是日本的"110之日",今年的110之日,日本群马县警方还组织了20名中国留学生,教他们应如何打日本的报警电话。

  日本观察员黄学清:日本从1948年就开设了110报警电话,日本的报警电话可以显示出对象的号码拨打电话的位置,并有探知功能。如果是故意骚扰属于犯罪行为,会被判处三年以下或者是50万日元以下的罚款。实际上日本警方不断收到虚假报警电话的骚扰。就在前天日本军方拘捕了一个一年半之内拨打了28000次110电话的嫌疑人,他每次都是在接通以后马上挂断。

  日本非常注重对拨打报警电话等公共服务电话常识的教育,日本的公用电话上都有专门的按纽,只要用力按下按纽就可以直接接通匪警、火警电话,手机也可以很方便的拨打。因为在日本3岁以上就可以和移动电话公司签约拥有手机,而一般孩子们小学就开始携带手机,所以日本的学校有些是从幼儿园大班就开始讲解拨打报警电话的知识。一些地方政府还组织留学生等外国人学习如何在最短的时间内用简单的日语说明情况。此外日本还开设了一个警察综合咨询中心的电话9110,在不是很紧急的情况下可以拨打这个电话请求警方的帮助。

  美国的报警电话911因2001年的9-11事件而被很多人熟知。2009年科罗拉多州一名男子醉酒后拨打911报警电话称一架飞机失事,事后因虚假报警罪名被捕,被处以3万美元罚款。

  《凤凰卫视》驻纽约记者庞哲:在美国拨911谎报紧急警讯的案例各个州都很普遍,但是在加州最为严重,而且有意针对包括汤姆·克鲁斯这样的大牌著名电影明星者居多。谎报紧急情况的恶作剧者往往也会把情况说得非常的危急、严重,例如有凶手持凶器抢劫等等。接到呼救报告之后,警局立即会派出特种防爆警员前往现场,并且动用救护医疗人员跟随前往,导致代价很高的紧急调度东西。虽然其他州与城市也有不少谎报的现象发生,但是严重程度与频率来说,加州最为严重。

  肇事者谎报的针对目标往往是对警局的不满,或者被涉及的虚假受害人不满的报复行动。对于这种做法目前加州政府通过法案,对于谎报者严格追查,并且由谎报者承担所有紧急出动的费用。如果谎报者是未成年的儿童,其父母要承担所有的财务支出,一般估计这笔支出费用在1万美元左右。而其他的州惩罚手段则有罚款2千美元并监禁一年等,但是如果在执行这一虚假的急救过程当中有人受伤,监禁期就会长达三年。

  在南半球的澳大利亚,经常有火警演习,但是如果谎报火警,也逃不掉罚款。

  澳大利亚2AC电台胡方胡方:在澳大利亚火警、报警、救护车等等紧急电话都是使用的统一专线也就是000,报假警的情况在澳大利亚也时有发生,其中有一些是小孩子好奇,而有一些纯粹是恶作剧。对于不同的情况导致的误报,紧急救助中心会采取不同的对待措施。

  如果是一些小孩子出于好奇或者是误打了求助电话,通常情况下紧急求助中心会立刻打回电话给孩子的家长,在确认家中一切正常,只是孩子误拨了电话之后,求助中心才会挂断电话。对于这种电话,往往求助中心不会动真格去起诉。而对于成年人则就完全不同了,比如说在每年我们大楼要做的火警逃生训练的时候,每一楼的楼长都会在训练的时候强调遇到火灾要打000,但是如果人家消防车来了没有火灾,保险公司也不会负责索赔,相反你还要负责火警出车的费用,通常火警出车的费用在500澳币甚至更多。

  此外,对于故意报假险的澳大利亚人,紧急救助中心就不会那么仁慈了,该起诉的由警方拘留,一切从严处理。每几个月媒体就会报道几个这种故意报假警的事件,通常被告会被控以虚报假警导致警方调查,滥用紧急服务中心电话以及用电话服务扬言有严重伤害等等罪名而遭到起诉。

【编辑:叶士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