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援”撑起印度海洋梦 印仍旧依赖外国技术 查看下一页

2013年08月19日 09:27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本月12日,印度第一艘国产航母新“维克兰特”号下水,印度媒体用“历史性的一天”来形容这一事件的意义。但事隔两天,印度海军就遭遇重挫,其一艘俄制“基洛”级潜艇发生爆炸沉没,18名船员遇难。

  自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独立以来,印度海军在战略上和实力上都逐步扩张。通过租借、引进、模仿、改造,印度挣扎在自主扩建航母舰群的道路上。但目前,印度海军还尚未摆脱过度依赖外国技术的境地。

  印度的雄心

  “控制印度洋”

  “谁控制了印度洋谁就统治了亚洲。”这是被誉为“海权之父”的美国海军专家马汉在一个世纪前提出的观点,但却历来被印度的决策者奉为圭臬。

  自独立以来,印度一直把印度洋视为“命运之洋”,并继承了英国殖民者将印度洋变为印度“内湖”的思想。具体的做法就是以“控制印度洋”为战略核心,从建国初期维持“近海防御”,到上世纪70年代发展为“区域控制”,再到上世纪末上升为“远洋延伸”。其军队的战略目标也相应地从偏重陆空军忽视海军,转变为排斥其他大国势力在印度洋的存在,并最终提出建立一支世界先进水平的远洋舰队,全面控制印度洋,西出大西洋,东进太平洋,南下非洲的目标。

  2000年4月,印度时任国防部长费尔南德斯提出“海军新构想”,宣称“从阿拉伯海的北面到南中国海,都是印度的利益范围”,表明印度海军的眼光不再局限于印度洋之内。

  2012年12月3日,印度海军总司令乔希更在记者会上表示,印度虽然不是南海争议的相关国家,但是印度海军已经做好准备,“保护印度在这一海域的海事和经济利益”。

  继承英国衣钵

  充当海权大国

  自1947年摆脱英国殖民统治独立建国以来,印度对海军力量的重视和建设逐渐加大,海军战略高度也逐级推进。

  印度继承了英国殖民思想体系中将印度洋变成印度的“内湖”的战略思想,通过从“近海防御”到“区域控制”再到“远洋延伸”的逐步抬升,当今的印度已经形成以“控制印度洋”为核心的海军战略体系。

  在英国的殖民统治期间,印度洋几乎由英国海军控制,印度完全得到英国海军的保护,因此印度海军只奉行“沿海防御”的防务方针。1947年印巴分治,印度一方面因为本国工业落后,无力发展军工业,另一方面印巴冲突专注陆地战略,因此沿袭了殖民地时代“近海防御”的海军战略。

  20世纪70年代,由于英国海军开始撤出印度洋,而印度在陆地上也基本实现扩张目标,因而开始将国防战略倾向印度洋,试图将印度洋纳入自己的势力范围。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实力已有所发展的印度海军大出风头,从此开始向“区域控制”的战略转移。

  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印度不再满足于充当区域海军大国,转而把长期目标定于充当海权大国,建设世界一流的海军力量,这就是其“远洋延伸”的战略计划。

  急速扩张:力图航母数量世界第二

  受独立后第一任总理尼赫鲁提出的印度洋控制战略影响,印度海军从一开始就将航空母舰视为其海上威慑能力和远洋作战能力的象征。

  1957年,印度从英国购进第一艘二手航空母舰“维克兰特”号,成为亚洲第一个拥有航母的国家。“维克兰特”号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中立下战功,并于1997年1月退役。这艘航空母舰在役的40年间,印度在航母作战、使用和维护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培养了大批配套的军官和士兵。

  为进一步实现“将印度洋变为内湖”的构想,近年来重点发展海军装备,大力发展航空母舰、导弹驱逐舰、导弹护卫舰、潜艇以及作战飞机,力图组建起几支航母战斗舰群,在数量上超过俄、法、英而成为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航母大国。

【编辑:董煜坤】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