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英找到生物钟调整机制 倒时差痛苦或可药物缓解

2013年09月02日 10:50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0)

  对于国际旅行来说,长时飞行后倒时差是一个令人头痛的事,许多人会因时差的影响而很长时间无法适应新的生活节律。最近,英国牛津大学一项新研究确认了一个限制生物钟适应光暗转换模式变化能力的新机制,未来据此而开发的新药或许会帮助人们快速调整时差,进而免受时差综合征的困扰。

  地球上几乎所有的生命都遵循着一个以24小时为周期的生物钟规律,根据日夜转换调整身体的各种机能和饮食规律。当我们旅行到一个不同的时区,我们的生物钟最终都要适应当地的时间,然而这几个小时的时间偏移,却会使一些人产生时差综合征,长时间内处于一种疲劳、迷乱和睡眠不好的状态。

  所有哺乳动物的生物钟都是由大脑中的视交叉上核(SCN)来控制,它会把身体中的每个细胞都统一到一个相同的生物节律上。眼睛会根据周围光线的变化来感觉时间,将这一信息传递给视交叉上核,由其调整生物钟以使其与当地时间同步。但至今为止,对于光线是如何影响视交叉上核的行为,以及人们为什么要用很长时间适应时差的转换等问题,科学家还知之甚少。

  为找到生物钟调整的有关机制,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人员对小鼠视交叉上核中的基因表达模式进行了研究。他们发现了大约100个会对光照感应的基因,在这些基因中确认了一个称作S1K1的分子,该分子会限制光线对生物钟的影响。当研究人员阻断了这种分子的活动后,小鼠则会更快地适应日夜节律转换的变化。

  “我们找到了妨碍生物钟调整的机制。”牛津大学的斯图尔特·佩尔森博士说,“对于生物钟的稳定来说,有一个缓冲机制十分重要,但这一缓冲机制同样会降低我们适应时差的能力,进而导致时差综合征。”

  生理系统或者说昼夜节律的紊乱会引发多种慢性疾病,如癌症、糖尿病、心脏病等,也会降低免疫力,影响认知能力。最近有研究发现,昼夜节律紊乱也是一些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的常见特征。因此,牛津大学的这一新发现不仅是国际旅行者的福音,对那些因昼夜节律紊乱而饱受折磨的人来说也是一个好消息。

  “要彻底治愈时差综合征还为时尚早,但对于生物钟调整规律的理解则有助于我们开发新的药物,帮助身体尽快适应日夜周期的变化。而对于一些精神健康有问题的人来说,这样的药物还具有更广阔的治疗价值。”牛津大学的拉塞尔·福斯特教授说。

  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细胞》杂志上。(记者 刘海英)

【编辑:李迎雪】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