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媒:日本若煽动对华紧张关系 反影响日美同盟

2013年09月18日 08:3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资料图:当地时间2013年8月20日,日本静冈县御殿场市东富士演习场,日本自卫队举行实弹演习。  

  中新网9月18日电 日本《朝日新闻》17日刊登社论称,日本的安全保障政策迎来了岔路口。围绕集体自卫权问题,安倍政权积极开始了有关修改宪法解释的讨论。

  根据宪法第9条,日本只允许保有自卫所需的必要最小限度的防卫能力。在日本并未直接遭到攻击的情况下去保卫其他国家的行为超越了这一底线,是违反宪法的。

  改变历届政权一贯坚持的这一(宪法)解释,美军等遭受袭击时让自卫队也可以发起反击——这是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追求的目标。不得不说这是战后日本基本方针的重大转变,脱离了和平主义。

  决不允许在省去严格的修宪程序的情况下,仅凭一届内阁变更宪法解释的方式就彻底改变国家的根基。安倍首相的个人咨询机构“有关再度构建安保法律基础的座谈会”在今天重开讨论,建议年内变更宪法第9条的解释。安倍政权将提出新的见解以反映这一动向,并将着手推进必要的立法准备。

  宪法第9条失去意义

  如果(修改宪法解释)得以实现的话,自卫队将无限接近“普通军队”。尽管有法律的约束,但自卫队很容易受到政治意图的影响无限扩大活动范围,甚至有可能在海外行使武力。和平主义与主权在民、尊重基本人权一起,构成了日本宪法的3大原则。很多日本人接受和平主义,将其视为战后日本的价值观。

  迄今为止,自卫队没有一人在海外阵亡,也没有杀过他国公民。这是因为有宪法第9条的制约。如果改变宪法解释,那第9条就失去了约束的意义。

  就连推动强化日美同盟的前首相小泉也未曾涉足这一领域,而是与内阁法制局进行调整,表明了以下立场:(1)轻易变更宪法解释会让国民对宪法失去信任;(2)不承认超越现状的扩大的宪法解释,这种情况下应该讨论修改宪法。

  安倍政权最初的目标是对规定修宪程序的宪法第96条进行修改。这一想法受挫后,安倍政权最近更换了内阁法制局长官,以部分学者主导(关于修改宪法解释的)讨论,试图以单方面的政府见解来实施“解释修宪”(注:不修改宪法条文,通过改变宪法解释达到实际上修宪的目的)。如果一届政权可以独断专行改变这个根基的话,那作为社会规范的宪法就会信任扫地。制衡权力的立宪主义将遭到彻底否定。

  安倍想干什么?经常被他列举的情况包括以下两点:(1)在公海一起活动的美军舰船遭受攻击时,自卫队将展开反击;(2)当可能会射向美国的弹道导弹飞来时,自卫队进行拦截将其击落。

  坚持外交努力才是正道

  确实,朝鲜开发导弹、核武器等举动不断给日本带来紧张气氛。另一方面,美国失去了过去那种压倒性的绝对实力,美国国内也有声音希望日本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是有观点认为,对同时行动的美国军舰实施防护,在“个体自卫权”(保卫本国)的范围内也可以进行。至于导弹防卫拦截的例子,在现有技术实力条件下只是一种脱离实际的假想。不论哪一条都没有紧迫到需要通过修改宪法解释的手段来应对。

  宪法第9条还包含了一层含义,那就是向国际社会宣示日本对战争和殖民统治的反省。在安倍政权的历史认识问题备受关注的情况下,若急于修改宪法解释,很可能导致日本与邻国的关系进一步恶化。这种情况也不是美国希望看到的。美国最重视的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地区保持稳定。日本若轻易煽动与中国之间的紧张关系,反倒可能会使日美同盟产生裂痕。

  安倍政权首先应该做的是,努力改善与中国、韩国之间冰冷的外交关系。为此需要进行坚持不懈的外交努力。同时在现有的日美同盟框架之下,踏踏实实地强化与美国之间的合作。只有这两手同时抓,本地区的和平稳定才有指望。

  安保政策趋于不稳定

  军事实力是必要的,但仅凭这一点无法解决现代社会的诸多难题。这应该是当今世界普遍享有的共识。国际社会目前暂时避免了对叙利亚的军事介入。在英国,由于议会的反对,被迫放弃了军事介入(叙利亚)的选项。在美国民众之间,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教训也留下了深刻烙印。

  安倍政权试图解除行使武力方面的约束,这一做法与上述潮流背道而驰。无法获得国内外充分理解的安全保障政策是十分脆弱的。如果现在安倍政权贸然进行“解释修宪”,日本全国可能会相继提起违宪诉讼。将来,政权更迭之后,宪法解释很可能会再次被变更。

  不能将日本的安全保障置于如此动荡不安的状态之中,一定要避免这种情况发生。

【编辑:李雨昕】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