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驴象”攻防战惨淡收场 美政府17年来首“关门”

2013年10月01日 13: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美国两党9月30日谈判破裂,联邦政府10月1日正式“关门”。最后时刻,奥巴马决意对决到底,炮轰共和党意在“勒索赎金”。  

  中新社华盛顿10月1日电 (记者 张蔚然)美国政府10月1日迎来17年来首次“关门”!由于国会参众两院在长达10天的临时拨款议案之争中拒不妥协,更没能在9月30日的10小时“议案”攻防战中取得任何实质突破,美国民众不得不承受政府“关门”的苦果。

  过去10天,国会两党就临时拨款法案展开激烈攻防战,从表面上看,两党争议的焦点是政府预算,但“里子”则是奥巴马医改法案。共和党人希望以预算案为筹码,逼奥巴马政府在医改问题上让步,废除或推迟实施法案。

  30日下午,参议院以54票赞成、46票反对的表决结果否决了众议院29日通过的临时拨款议案,拒绝“推迟一年实施医改法案”和“废除医疗器械税”,这标志着两党就议案展开的第二轮攻防战无果而终。

  此前,两党已大战“一个回合”。共和党控制的众议院20日通过临时拨款议案,决定为联邦机构提供运营资金至12月15日,拒为奥巴马医改法案拨款。但民主党控制的参议院27日经表决“恢复”为法案拨款。

  两轮“攻防战”结束的同时,两党互相指责的调门陡然升高。参议院民主党领袖里德称,众议院的议案“让人吃惊、不负责任”,参议院拒绝众议院对奥巴马医改法案做任何修改。众议院则抨击参议院效率低下,没利用周末开会,反而拖到周一(30日)下午才否决“第二版”议案,如此行事缺乏诚意。

  随着两党的不遗余力打“口水战”,留给国会的时间已不足10小时。根据立法程序,参众两院必须通过相同版本的临时拨款议案并送交总统奥巴马签署方能生效。看到僵局难破,奥巴马当晚终于致电参众两院的两党领袖,紧急开展“公关”,希望结束“对峙”。

  然而总统的“调停”没起到任何效果。距“关门”大限不到三个半小时,两院“攻防战”进入第三轮:众议院投票通过“第三版”议案,决定推迟一年实施奥巴马医改法案中的“个人强制投保”条款。但参议院很快否决该议案,里德指责共和党已“失去理智”,明知参议院一定会否决,还“重复投票”。

  三个回合过后,两院几乎没有达成任何一致意见,又回到起点。美国媒体调侃说,国会两党打“乒乓球”上瘾,来来回回做“无用功”,双方都没“得分”。

  距午夜不足2小时,就在人们以为政府“关门”已毫无悬念之时,国会再次传出消息,众议院希望结束“乒乓”比赛,通过谈判“一锤定音”,将派人与参议院谈判,在此基础上,众议院有望在午夜之前再次发起一轮投票。

  就当人们燃起两党会像以前那样在“最后一刻”达成共识的希望时,两院领袖分别表态,因没有一方愿意妥协,所谓的谈判已“胎死腹中”。

  里德表示,到了最后时刻,共和党人还在玩“游戏”,除非众议院同意通过不附加条件的“清白”议案,“现在有枪指着我们的脑袋,我们绝不参加谈判”。

  民主党籍参议员霍伦进一步指,过去数月,共和党人一直拒绝谈判,在距离“关门”大限只有45分钟的时候才提出谈判,这才是政府“关门”的原因。

  另一方面,“谈判”提议在众议院内部也遭遇流产。据透露,此举没有获得众议院投票的多数同意,这表明共和党人同样坚拒妥协。

  华盛顿时间30日晚上十一点半左右,驴象两党围绕临时拨款议案之争惨淡收场。唯一“聊以慰藉”的成果是,两党一致同意,一旦政府“关门”,美国军方将继续获得财政拨款,维持正常运作。

  政府“关门”的苦果将为两党政治声誉再添“负分”。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发布的民调显示,一旦政府“关门”,46%的美国人将怪罪共和党人,36%的人将怪罪奥巴马。

  数据显示,历史上美国政府曾“关门”17次,最近一次“关门”是在1995年和1996年克林顿政府执政期间。“关门”期间政府行政效率大大降低,造成14亿美元经济损失。有分析称,重复上演的“关门”警报意味着国会运作效率越来越低,正日渐沦为一个解决不了或很难解决重大问题的“扯皮”机构。(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