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媒:“中美共同体”终结 角力主导全球秩序 查看下一页

2013年10月28日 11:4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据《参考消息》报道,美国《外交》杂志刊登欧洲对外关系委员会主任马克·伦纳德文章,分析了为何为何中美趋同反而滋生冲突的原因。

  【美国《外交》双月刊9-10月号文章】题:为何趋同反而滋生冲突?

  许多人担心,在不远的将来,随着中美之间的分歧越来越大,这个世界将一分为二。不过,现在该是改变看法的时候了。如今,正因为中美越来越相似,而不是因为它们有分歧,才促使它们渐行渐远。

  “中美共同体”时代终结

  美中关系迥异于当年的美苏关系。冷战时期,地缘政治首先就是意识形态冲突,两个不同社会增加接触和日益趋同促进了关系缓和。

  不过,现时代,国际社会相互依存改变了这种动态趋势。今天,竞争更多的是与争夺地位有关,而不是与意识形态有关。因此,大国之间的分歧经常促成互补和合作,而趋同却常常导致冲突。当它们重新平衡自己的经济,重新调整自己的对外政策时,中美两国越来越多的是为共同的利益而争吵。

  过去20年里,美中两国大多时候享有一种近乎完美的互利共生关系。中国的储蓄为美国消费提供资金。中国公司加工生产由后工业化的美国企业设计的产品。中国内敛的对外政策并没有从根本上削弱美国的霸主地位。历史学家尼尔·弗格森和经济学家莫里茨·舒拉里克认为中美两国密不可分,它们开始以独特的实体“中美共同体”称呼。

  “中美共同体”之所以可能存在,是因为这样一个客观事实:尽管两国治国理念大相径庭,但这种不同类似于锁和钥匙的不同。中国以“邓小平共识”为依据治国。邓小平的首要目标是维持国际国内稳定,避免雄心勃勃的外交政策议程,相反,集中精力通过出口和外国投资促进经济发展。与此同时,美国上世纪90年代的治国信条着眼于干涉主义的对外政策,基于国外自由贸易、国内信贷刺激增长,在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中维护稳定。这两种理念毫不相同,但它们也并不直接冲突。事实上,它们通常是相辅相成的。

  2008年金融危机终结了“中美共同体”时代。北京和华盛顿都清醒地认识到它们很容易受到导致那场危机的系统性失败的冲击,因此,它们发誓要重新平衡它们的经济关系。它们都觉得这一关系已变得不健康了。但是,当两国调整它们的内外政策以适应突然变得脆弱的全球经济时,它们在很多方面开始变得趋同,这助长了竞争而非互补。

【编辑:董煜坤】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