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高官称中美民间交流建互信基础 解决棘手问题

2013年11月28日 10:35 来源:环球网 参与互动(0)
美高官称中美民间交流建互信基础解决棘手问题
    达尼尔· R·拉瑟尔,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部长,高级外交勤务的职业成员。

  原题:美高官:中美人民间的交流将加深两国相互了解

  美国负责东亚和太平洋事务的助理国务部长达尼尔•R•拉瑟尔日前发表有关中美人文交流的文章,他指出,加强两国人民间的交流将为国家互信建立基础,有助于中美世代的共同利益。翻译全文如下:

  人民与人民的交流将加深美中相互了解

  我们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相互关联。这让企业有更多经济机会,学生有更多机会进入顶尖大学,科学家和研究人员能更多地协作。

  过去一年,我有莫大荣幸与像富尔布赖特项目这样的许多美国国务院交流项目的众多现任和前任参与者见面。多年来,我也遇到过许多曾参与我们交流项目或曾在美国上学的领导人——总理、财政部长、外交部长、总统和其他人。你永远不会忘记那段经历所建立起的友谊或达成的文化、政治和经济理解。

  这些人民对人民的交流还能为国家间更深入的相互了解铺平道路。通过这样的交往,我们可以建立可持续的深厚关系,这样的关系是消除国家间不信任隔阂,共同努力解决无法单方面解决的棘手问题所需要的。

  美国国务院正努力增加中美之间人民与人民的联系。我们已在我们横跨亚太区的人民对人民交往上取得了尤其重要的突破,这种交往是奥巴马总统实施亚太地区再平衡战略的基础。例如,今年的全球创业峰会由马来西亚政府主办,其中就有一个世界各地500多名青年企业家的研讨会,美国参与者和导师也在其中。12月,我们将在马尼拉举行东盟青年峰会,鼓励来自东南亚全部10个国家的参会者就泛东盟问题共同合作。

  美国和中国——世界上最大两个经济体人民间强有力的合作支撑强大的贸易关系,这种关系正帮助驱动全球经济。我们两国人民间了解日益加深,这提高了人们对商业机会的意识。例如,2012年,由中国占多数股权的在美国直接投资已为美国人民创造了27000个就业机会。此外,数以百万计的中国人的就业机会有赖于与美国的贸易,美国已超过欧盟所有成员国的总和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出口市场。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于11月21日举行的美中高级别人民对人民交流磋商(CPE)是如此重要的原因之一。此次CPE为中美科学家、艺术家、运动员、学生、教师和女性领导者每天都在做的协同工作设立议程。所涉及的个人和机构已经建立了强有力的联系并共同创新,在此过程中,他们也推动了美中双边关系,提升了经济机会。

  我们的公民——其中许多是年轻人——正在学习对方的语言和文化,并在许多创新项目中开展合作,比如环境科学、轮椅篮球以及诗歌创作等领域。此次CPE能帮助确定我们政府可采取的促进更多人民对人民交流的步骤。

  一个例子就是奥巴马总统提出的“十万强计划”倡议,该倡议以增加学习汉语普通话和在中国学习的美国人数量为目的。去年,一个私人非盈利性组织——“十万强基金”开始运作,旨在促进美国人在中国学习的兴趣,并鼓励私营部门为此提供资金。

  在美国国务院的帮助下,约700名学生、学者和教师将通过我们的交流项目之一在中国进行研究、教学或学习汉语。此外,我们为中国学生和学者在美国学习和研究提供支持。这些项目以迅即和持久的方式弥合语言障碍,打开沟通渠道并将人们联系在一起。这些项目也积极影响了美国经济 ——据估计,2012-2013年,国际学生为美国经济贡献了超过240亿美元。

  我们不是在每个问题上都与其他政府看法完全一致。我们的利益可能会有所不同,我们应对共同关心的问题的方法也是如此。但美国和中国都大大受益于我们进行对话和与国外同行一起工作的能力。这些交流和我们在教育、文化、科学、体育和妇女问题上的合作帮助我们的年轻人在我们的边界之外建立纽带,让这种协作成为可能。

  当我们的人民与人民的交流蓬勃发展时,我们建立国家间信任和相互理解的基础,这将有助于我们世世代代的共同利益。这是对我们大家都有回报的投资。

【编辑:叶士春】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