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评论:《美日安保条约》根本违背《开罗宣言》

2013年12月01日 12:3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网12月1日电 题:《美日安保条约》根本违背《开罗宣言》

  作者:潘国平

  1943年12月1日,中、美、英三国分别在重庆、华盛顿、伦敦公布了《开罗宣言》。值此《开罗宣言》70周年之际,敦促日本全面履行《开罗宣言》的义务,劝告美国政府停止一切支持日本政府的军国主义复活行动,自动解除《美日安保条约》,履行《开罗宣言》的义务十分必要和迫切。

  《开罗宣言》在反法西斯战争的历史背景下,以中、美、英三国首脑会谈精神为基础,由美方代表草拟,经中、美、英三方代表认真讨论,三国首脑同意,并征得斯大林的肯定,公布于世,表达了同盟国打击并惩罚侵略者、维护国际正义的共同政治意愿。其合理性、正义性和有效性无庸置疑,完全具有国际法效力,具有约束中、美、俄罗斯、英四方以及日本政府的效力。

  《开罗宣言》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彻底铲除军国主义。

  《开罗宣言》规定:三国军事方面人员关于今后对日作战计划,已获得一致意见,我三大盟国决心以不松弛之压力从海陆空各方面加诸残暴之敌人,此项压力已经在增长之中。我三大盟国此次进行战争之目的,在于制止及惩罚日本之侵略,三国决不为自己图利,亦无拓展领土之意思。

  二。台湾及其附属钓鱼岛归还中国。

  《开罗宣言》规定,剥夺日本自从一九一四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在太平洋上所夺得或占领之一切岛屿;使日本所窃取于中国之领土,例如东北四省、台湾、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其他日本以武力或贪欲所攫取之土地,亦务将日本驱逐出境。

  1951年《美日安保条约》签定,美国单方解除日本无条件投降的义务,并结为军事同盟,赤露露地背弃《开罗宣言》的义务。《开罗宣言》是具有条约性质的国际文件,经波茨坦公告和日本无条件投降书进一步确认,并发展成为国际法基本原则,体现于联合国宪章第二条第四款等条款,任何国家不能单方擅自变更解除,否则,将构成违反国际条约的不法行为。《美日安保条约》严重违反《开罗宣言》,美日通过缔结双边协定,逃避国际义务,根本没有法律效力。

  美国政府声称《美日安保条约》覆盖钓鱼岛,更是荒谬。《开罗宣言》明确要求日本强占的中国领土,东北地区、台湾和澎湖群岛等归还中国,显然包括台湾岛的附属岛屿钓鱼岛。毫无疑问,作为缔约国,美国应该遵守开罗宣言,尊重中国对于钓鱼岛的领土主权。《美日安保条约》的防御范围覆盖钓鱼岛是明目张胆地侵犯中国领土主权。

  此外,美国作为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的常任理事国,缔结双边或多边军事同盟,滥用集体自卫权,危及联合国集体安全的体制,《美日安保条约》也违背《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缺乏正当性和合法性。

  中国是《开罗宣言》的倡导发起国,也是《开罗宣言》的当事国。中国在抗战时期,兵力最高时达500万人。中国军队与日军共有22次大型会战、1117次大型战斗、28931次小型战斗。中国军队死亡、失踪321.1914万人,空军阵亡4321人、损失战机2468架,海军几乎全军覆灭。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巨大贡献。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作为缔约国的中国有权督促和敦促缔约各方全面履行《开罗宣言》。

  近期,在《美日安保条约》的包庇下,日本修改《和平宪法》第九条,重新解释自卫权,频繁地与美国在黄海、东海进行军事演习,日本右翼势力十分猖獗。安倍政府还否认南京大屠杀、细菌战、强制劳工、慰安妇等反人道罪行,种种行为未见悔改反思的意愿。

  近日,中国政府公布东海防空设别区,希望相关各方予以国家尊重,美日拒绝接受中国东海设别区的划定,美日战机反而比以前更加频繁、数量和规模更为提高地故意挑衅中国的领土主权。

  任何相互勾结挑战中国的领土主权、谋求地区霸权都必将受到亚洲和世界爱好和平人民的强烈谴责;《开罗宣言》效力永存,美日必须彻底、全面履行;《美日安保条约》赤裸裸地践踏违背《开罗宣言》,破坏地区和平稳定,这一倒行逆施违背世界和平潮流的行径和目的,是不会得逞的。(作者系西南政法大学国际法教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