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分析:伊朗借“核破冰”拓展外交空间

2013年12月07日 12:5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伊拉克总理马利基6日结束对伊朗的访问。访问期间,双方讨论了如何进一步提升两国之间已经非常紧密的战略合作关系,以及如何共同应对恐怖主义和叙利亚危机等地区问题。

  日内瓦伊朗核问题第一阶段协议达成仅两周,至今已有马利基、叙利亚总理哈勒吉、土耳其外长达武特奥卢等多位外国政要访问伊朗。伊朗外长近日也访问了多个海湾国家。

  分析人士指出,伊朗近期积极开展外交攻势,不仅与中东国家往来频繁,还邀请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赴伊访问,目的是借伊核问题打破僵局的契机与全世界加强和改善关系,拓展自身外交空间。

  地区关系是基础

  今年8月当选伊朗总统之初,鲁哈尼即承诺,将致力于改善伊朗与全世界的关系。他说,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改善与周边阿拉伯国家和海湾国家的关系。

  伊朗外长扎里夫3日结束对阿曼、科威特和卡塔尔的访问后表示,上述海湾国家有意与伊朗改善关系,认为与伊朗保持良好关系有助于维护地区和平稳定。4日,扎里夫延长海湾之行,到访阿联酋,并邀请阿联酋总统谢赫哈利法·本·扎耶德·阿勒纳哈扬访问伊朗。据报道,扎里夫此访是为了消解部分海湾国家在伊朗与伊核问题六国达成第一阶段协议后所表达的担忧和疑虑。

  近年来,伊朗与海湾阿拉伯国家矛盾不断加深。逊尼派穆斯林掌权的海湾阿拉伯国家担忧什叶派掌权的伊朗试图在中东地区扩大什叶派影响力,指责伊朗暗中支持巴林国内什叶派的反政府活动。在叙利亚问题上,以沙特为首的海湾阿拉伯国家支持叙利亚反对派,而伊朗则是叙利亚政府的主要盟友。

  扎里夫表示,尽管存在分歧,但伊方愿与包括沙特在内的海湾阿拉伯国家修复关系。他说:“双方之间存在的各种误解都是可以逐渐消除的。”

  在努力改善与海湾阿拉伯国家关系的同时,伊朗还致力于巩固与邻国和本地区盟友的关系。在与到访的伊拉克总理马利基会面时,鲁哈尼称伊朗与伊拉克两国关系为战略合作关系,并表示希望在各领域与伊拉克加强合作。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更是对马利基说,伊朗与伊拉克在双边事务和地区事务上的合作空间无限宽广。

  11月底,土耳其外长达武特奥卢访问伊朗。双方决定借西方对伊朗制裁放松的机会进一步加强经贸合作,并在叙利亚问题上达成一定共识,共同呼吁叙各方在叙利亚问题第二次日内瓦国际会议之前停火。这表明,尽管土耳其支持叙利亚反对派而伊朗支持叙政府,两国并没有因此交恶。

  此外,在会见到访的叙利亚总理哈勒吉时,鲁哈尼赞扬了叙政府和人民抵抗外国势力和极端分子的精神,并重申了伊朗对叙政府的支持。

  德黑兰大学政治系教授萨达克·齐巴卡拉姆说,伊朗要改善与世界的关系,当务之急是改善和加强与中东国家的关系,促进伊朗与本地区国家的经贸往来,进一步增强伊朗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并向世界各国展示愿意改善外交关系的诚意。

  大国关系是关键

  分析人士指出,虽然伊朗改善与世界关系的外交努力起步于本地区,但其成败的关键在于伊朗能否改善和加强与大国的关系。

  就中国国务委员杨洁篪即将访问伊朗,德黑兰大学国际关系系主任马兰迪说,中国在伊核问题谈判中发挥了建设性作用,伊朗希望在更多地区和国际事务中与中国进一步加强合作。

  此外,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也将于下周访问伊朗,讨论双边关系、地区问题和日内瓦伊核问题第一阶段协议相关事宜。

  在改善与西方大国关系方面,11月12日,伊朗和英国互派非常驻临时代办,在中断外交关系两年后重新开启外交往来。

  即便是与隔阂极深的美国,伊朗也开始有所接触。鲁哈尼9月出席联合国大会期间曾与美国总统奥巴马通电话。鲁哈尼多次表示,伊朗应改变与美国的敌对关系,尽量避免冲突。在过去数月中,扎里夫和美国国务卿克里就伊核问题多次会面,打破了美伊高层直接对话的禁忌。

  齐巴卡拉姆说,自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美伊高层第一次坐在一起商讨问题并就核问题达成初步一致,意义深远。在叙利亚、伊拉克、阿富汗等地区问题上,美国需要伊朗的合作,伊朗则需要美国放松经济制裁,这种相互需要推动了双方关系的缓和。

  反过来看,如果与美国关系不能缓和,伊朗就难以与沙特等美国在中东地区的盟友真正改善关系。

  不过,马兰迪认为,伊美关系并没有发生根本逆转。他说:“美国仍然以歧视的眼光看待伊朗,不承认伊朗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应有的权利。在这种情况下,两国关系无法正常化。”

【编辑:李夏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