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安倍政府三大防卫文件出台 加强离岛防卫并扩军

2013年12月17日 11:38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安倍政府三大防卫文件出台加强离岛防卫并扩军
日本政府12月17日召开会议,决定通过三大防卫方面的重要文件

  中新网12月17日电 综合外媒报道,日本政府17日举行国家安全保障会议和内阁会议,审议决定了日本新防卫计划大纲和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2014-2018),以及作为外交与安全政策首个综合方针的《国家安全保障战略》。这三大防卫文件“剑指”中国意味明显,而安倍政府以渲染周边国家“威胁”为借口,从而达到修宪扩军之目的的意图昭然若揭。

  加强离岛防卫并扩军 称预计与中国就钓鱼岛“长期对立”

  日本此次通过的新版《防卫计划大纲》写明了针对中国的海洋活动及朝鲜开发弹道导弹,增强离岛防卫、提高水陆两栖作战能力及应对弹道导弹的能力。

  在“日本周边安保环境”方面,概要称中国增加国防费用、扩大军事活动范围,扩大海空领域的活动范围,批评中国试图以实力为背景“改变现状”。新防卫计划大纲提出,以“统合机动防卫力”作为日本今后的新防卫方针。

  日本媒体报道称,日本政府预计与中国在钓鱼岛的对立将长期化,写入将强化防御力以摒除对日本领土的威胁,创建负责夺回离岛的部队等。此外,政府还提出修改武器出口三原则,日媒指出,鲜明地摆出了希望摆脱原有政策的姿态。

  2010年日本民主党政权时期制定的防卫计划大纲,限制了自卫队增员的计划。而今日通过的新防卫计划大纲,则提出防卫方针是“统合机动防卫力”,强调海陆空三军的联合作战能力。同时到明年3月前,将陆上自卫队员的人数从目前的15.4万人,增加到15.9万人。

  五年防卫力整备计划确定 增战机监控中国军队动向

  而《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中期防)(2014-2018)是基于长期的防卫力装备方针《防卫计划大纲》而制定的,旨在强化日本海上和空中的控制能力。

  中期防计划将航空自卫队那霸基地战机部队飞行队(F-15战机,约20架)从1个增加到2个,主要内容为针对来自中国的“离岛攻击”。根据今日确定的今后5年的日本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为了强化对东海海空和中国军队动向的监控,航空自卫队将从美国购入3架全球鹰无人侦察机。同时,为了扩大战斗机的作战半径和滞空时间,将增添3架空中加油机。

  据报道,中期防卫力整备计划特别强调创建具备海军陆战队性质的水陆两栖部队,以作为守备冲绳周围离岛的夺岛部队。为此,日本防卫省将在今后5年内从美国购置17架可垂直起降的鱼鹰运输机,和52辆水陆两用战车,以武装这一支夺岛部队。

  安保战略锁定中国海洋活动及识别区

  上述两项方针将安倍政府力争实现的“积极安保政策”具体化。而此次通过的日本国家安保战略在基本理念中,提出谋求自卫队赴海外开展行动的“积极和平主义”。

  关于地区课题,则以“国际社会的关切事项”这一表述来对中国军事实力增强予以制约。战略谈及中方的海洋活动和划设防空识别区,称“这是以力量改变现状的尝试”,要求中方克制。

  方针还指出朝鲜核与导弹研发“将使地区威胁出现质变般的严重化”。此外还强调通过外交努力解决与韩国的竹岛(韩国称独岛)问题。

  此外,两项方针主张修改基于武器出口三原则的以往的禁运政策,表示将推进参与国际共同研发,“制定适应新安全环境的明确的原则”。此外,日方还谈及“爱国心”,称将“培养热爱国家和故乡的心理”。

  中方:渲染“中国威胁论”有不可告人政治目的

  针对日本防卫政策文件渲染“中国威胁”,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日前表示,中方和其他亚洲邻国都在密切关注日本的军事安全战略和有关政策动向。日方借中方正常海空行动对中方进行无理指责,渲染“中国威胁论”,背后有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是为其修宪扩军、调整军事政策做借口。

  洪磊说,中方敦促日方停止对中方的无理指责,顺应和平发展潮流,顺应地区国家关切和呼声,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为维护地区和平稳定作出实实在在的努力。

  洪磊强调,中国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中国发展正常和正当的国防力量不对任何国家构成威胁。同时,中国坚定地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决不允许任何国家损害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

  此前,中国国防部发言人也就有关问题回应说,日本近期不断渲染“中国军事威胁”,其目的是为其自身扩充军备制造借口。历史上,日本曾经有过编造谎言来发展军力,甚至对其他国家发动侵略战争的前科,而且至今没有深刻反省。日方的所作所为,值得周边邻国和国际社会高度警惕。(完)

【编辑:程兰艳】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