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外媒评中国教育不均衡:有人欢喜有人愁

2014年01月22日 08:42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曹明芳(音)是中国教育奇迹的一个很好的例子。她既没有出生在有钱人家庭,也不具备超众的智力,但得益于多年的艰苦努力和家人的牺牲,她不但获得了信息工程学学士学位,几个月后还将在加拿大拿到硕士学位。她说:“我想看看世界,提高自己,在外国公司积累一些工作经验,然后回国,把这一切付诸实践并挣钱。”

  西班牙《国家报》1月19日报道指出,在中国,数以千计的人都在重复她的故事。目前,中国有40万学生在国外留学,是全世界最多的。许多人就读于世界上最好的大学。中国教育体制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基于三大支柱:严厉的纪律、对老师尊敬以及中国政府(中国教育支出约占国内生产总值的4%)和家庭对教育的巨大投入。

  报道称,只需要与曹的母亲吴伟文(音)聊上一小会儿,你就会惊讶于这个国家的巨大进步。她回忆说:“我与成千上万人一样,没有机会上学。13岁那年,全家不得不离开南京,到安徽农村劳动。三年前的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许多学校关闭。有些大学1970年再次开学,但只要党员或有关系的人。而我们什么都不是。”

  报道指出,1977年恢复高考,全国有570万年轻人报名,只有4.8%被录取。如今,中国的高考虽是世界上最恐怖的选拔考试之一,有多达912万人报名,但有60%的人可以上大学。她说:“当时的羡慕之情我记得非常清楚,我知道将来这些人会成为重要人物。于是我发誓要让自己的孩子接受好的教育。”

  吴伟文履行了承诺。虽然6年前离婚在经济上对她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她在曹的教育方面从不吝惜。她坦言,1981年开始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帮了她的忙。她说:“与许多父母一样,我可以把资源集中到女儿身上。我会继续这么做,直到她找到工作。”

  报道指出,无法回避的是,她女儿之所以能够成功,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曹明芳出生在上海,拥有上海户口。这使她可以在中国的“经济首都”上学。与其他地方不同,上海市84%的中学生可以上大学。这里的教育水平也得到了国际学生评估计划(PISA)报告的印证。评估结果显示,上海学生的成绩在全世界遥遥领先。

  曹明芳说:“与拿农村户口的人相比,我们的确有一定优势,但这里的竞争非常激烈,你必须每一步都要胜出。”确实如此。中国现在有2.5亿学生,其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他们承受着来自长辈的巨大压力。对于父母来说,分数是唯一重要的东西。

  三年前的一项官方调查显示,87%的家长最看重分数以及孩子是“两道杠”还是“三道杠”。此外,他们还关心孩子是否能上重点学校。重点学校往往可以获得政府的大部分资源,而且只针对最好的学生。因此,竞争甚至在高考前就已展开,学生们还要经历决定他们能上哪种高中的中考。

  朱雨菲(音)就处于这一阶段。几个月后,她就将参加中考。父母要求她上上海市虹口区最好的高中。朱雨菲说:“中国学生的生活很残酷:我们早上六点起床,到学校后要作早操,然后七点半上课。”很少有人知道什么时候放学。

  官方规定下午四点半放学,但许多成绩不好的学生要补课到晚上八点或九点。从周一到周六。其他学生也不会浪费时间:课外班的内容包括语言(尤其是英语)、音乐、体育等。朱雨菲想成为时装设计师,但父母决定让她学会计。她抱怨道:“我没有任何时间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复旦大学社会学专家徐安琪(音)指出,中国1986年通过义务教育法,实行九年制免费义务教育,没有人怀疑这一措施取得了成功。统计数字摆在那里。中国是最快普及免费初级教育的发展中国家。中国15岁以下人口入学率达到惊人的99.8%,辍学率也远低于其他收入水平相当的国家。

  报道称,得益于改革开放,中国18至22岁人口高等教育入学率已从1990年的4%上升到目前的24%。徐表示,但中国的教育也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分数和头衔的渴望正在制造机器人,而不是人。过度竞争导致了令人担忧的道德缺失,年轻人很难交朋友,变得过于自我。人们过度看重学术成绩,忽视人文成就,传统价值正在丧失。

  报道认为,随着社会变得越来越实际,孩子们往往承受着无法忍受的压力,甚至从小就要面临优胜劣汰。北京的什刹海体校是中国最好的运动员“工厂”之一。这里没有带黑板的教室,只有运动垫和乒乓球桌。一切都是为了取得金牌。幸福感是次要的。

  10岁的王耀磊(音)先是低声说:“我没有时间跟朋友玩。”然后,相信只有受苦才能成功的他坚决地说:“一开始父母逼着我来,现在我明白这是为我好。”在一旁观看他在吊环上每一个动作的母亲承认,对儿子寄予了厚望。她以略显奇怪的夸耀口吻说:“只要他努力,我们就能变成有钱人。”

  报道指出,这种压力造成了巨大的情感代价:中国每年25万自杀者中大多数未满30岁。2008年的一项研究显示,中国南方城市佛山有17%的中学生有过自杀的想法。虽然这一话题仍是禁忌,但没有人能够回避高考后自杀事件激增的事实。高考在中国不只是一项考试,这项选拔考试可能会成为进入精英阶层或沦为社会底层的分水岭。

  孟子舟(音)将在六个月后面对这一决定性时刻。但与大城市许多青少年一样,17岁的她选择了叛逆之路,而且没有被发现。虽然父母坚决禁止她谈恋爱,担心她“在如此重要的时刻分心”,但她每周与男友见面三次。除了幽会,她还发现了其他放松方式。每周二和周四,她并没有像答应父母的那样去上托福考试补习班,而是决定去学钢管舞。她笑着说:“我妈妈看到我穿成这样肯定会突发脑溢血。但巨大的代沟使她看不到中国正在发生的变化。”

  在1300公里外的陕西省一座小山村,完全看不出孟所说的变化。这里既没有霓虹灯,也没有摩天大楼。实际上,这里缺电,150名村民仍然生活在窑洞里,大部分人靠种地勉强度日。因此多数年轻人都已离开,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但孩子们每天都会一个不落地到村里的学校上课。在这里学习的还有附近更小村子的孩子,他们每天来回要步行几个小时。那些住得更远的孩子只好住在教室旁边的宿舍里。与全国其他地方一样,学校每周一早上七点都会举行升旗仪式。

  校长李振华(音)说:“所有孩子都按照法律规定入学。但教育水平有很大差别。这里大多数教师来自农村,只有中学学历。由于没有年轻教师,学校的连续性正面临危险。”的确如此,这里很少每天上课超过4个小时,而且没有任何计算机课程——学校唯一的计算机染上了病毒,没有人知道怎么修。

  报道称,这既反映了中国教育体制的另一面,又反映了这个国家存在的巨大差异。这所学校的204名学生中,12岁的冯向明(音)是中国6100万留守儿童中的一员。这些青少年的入学率与他们在上海的小伙伴一样,但从来没有听说过国际学生评估计划报告,很可能一辈子也进不了大学。

  报道指出,农村户口阻止了冯向明的迁徙,也加大了他接受更好教育的难度。但这并没有使他失去梦想。目前,他最大的愿望是与在山西临汾开小食品店的父母团聚。他说:“我很想他们,长大了我不想放羊和种地。”

  在2000公里外的云南省西双版纳一座村庄,天气不像北方那么寒冷,但早上有些凉。10岁的贺越(音)跟其他同学一样,喜欢穿一件外套。他们不穿校服,因为没有人买得起。政府免除了学费,但每名学生还要支付饭费等费用。此外,学校里大部分学生都有兄弟姐妹,因为他们是傣族——中国的55个少数民族之一。非汉族学生上大学也有一些优惠政策。

  贺越长大后或许可以享受这些优惠政策,但他的姐姐贺星就没有这么幸运。他们的父母是农民,年收入不到全国平均水平,不得不在几年前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两个孩子只能有一个上学。与中国许多地方一样,偏爱男孩的想法占了上风。结果越越每天可以上学,星星只能一边上学、一边干农活,15岁以后就不再去学校了。父亲说:“贺星是个好姑娘,我们希望她能嫁到一个好人家。”对于她来说,二十一世纪的中国与二十世纪非常相似。(编译/徐涛)

【编辑:吴合琴】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