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新媒:中国企业贴身肉搏式商业竞争令人忧

2014年02月28日 11:30  参与互动(0)

  新加坡《联合早报》2月27日文章,原题:中国式竞争 过去一个多星期,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展开贴身肉搏战,不但直接反映了两大互联网集团你死我活的血战,也折射出“中国式竞争”是各国担心崛起中的中国会改变国际秩序的由来。

  嘀嘀打车和快的打车分别是腾讯和阿里巴巴开发的打车应用程序(App),目前吸引了许多消费者和出租车司机使用。然而,大使用量是两大集团“烧钱”堆砌起来的,“烧钱”的目的是增加绑定用户群,绑定用户的银行卡。

  这么做能否真的增加用户黏性,目前还是个问号。跟一名出租车司机聊,他说用了这两种App两个月后就放弃了,原因很复杂,包括获得的补贴不能变现、路上用手机不安全、路边打车的人还是很多等。在我看来,打车App并非以方便消费者和出租车司机为最终目的。南京有报道说,打车App的出现已导致一些不会使用或不愿加价的人很难打到车。

  在中国,还有很多类似的中国式竞争,例如王老吉和加多宝。还有中联重科和三一重工,同为立足湖南的工程机械制造商,过去10年中发生激烈竞争。财新《新世纪》周刊去年探究其生死缠斗的文章说,“这是一种在中国特殊土壤上滋生的、与正常竞争并不相同的可怕缠斗”。

  国际上,两家类似公司的竞争比比皆是,但很少像中国式竞争那样你死我活。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是典型的例子,两家竞争让人看了赏心悦目。苹果和微软的竞争持续几十年,但没出现这种不计成本的血战,而是形成差异化竞争。苹果与三星的交恶也仅限于法庭上和口头上。

  央视品牌顾问李光斗说过,受几千年中国文化的影响,中国企业家习惯以分出胜负的战争思维来应对商业之争,有种“有你没我”“一股独大”的心态。

  很多人看到中国式竞争,担心中企有朝一日在国际舞台上和其他对手竞争时出现这种局面,更有人担心中国在与美国的竞争中也出现这种“零和博弈”。于是一些国家希望美国继续强大,避免现有国际秩序向中国倾斜。(作者吴汉钧)

【编辑:吴合琴】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