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英媒:全球经济再平衡困难 中国改革政策至关重要

2014年02月28日 13:27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英国金融时报网28日发表瑞银财富管理全球首席投资官亚历山大·弗里德曼与跨资产策略师基兰·加内什合作撰写的题为《全球经济再平衡面临严峻考验》的文章。文章说,全球经常账户再平衡,一直被视为自此次金融危机以来的一项重要且积极进展。但未来几年,才是这种调整面临最严峻考验的时候。

  需求滑坡使发达国家赤字大幅下降,但现在这种状况正让位于经济复苏。全球领导人需要找到新的方法,修正德国和中国等国家长期存在的过度盈余,并解除美国等赤字国家的出口限制。

  2002年至2008年失衡急剧扩大的主要原因是“汇率工程”。盈余最大的国家,是拥有强大的出口行业,而且本币盯住美元、或相对于美元保持竞争力的国家。这一时期一个长期存在的标志是中国、中东和新兴世界部分国家的大规模外汇储备。

  人们通常认为,自2008年以来,失衡状况出现巨大改善,全球金融稳定也有大幅好转。中国相对于全球其他国家的经常账户盈余,从2008年的近5000亿美元降至今年的2000亿美元,而美国的赤字从峰值水平下降逾一半。

  由需求驱动的再平衡

  然而,2008年至2013年失衡得到修正的原因,并非汇率和外汇储备水平的修正,而是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国内需求的调整。以经常账户赤字的明显修正为例,要不是进口大幅下挫,这些修正是不会出现的。在西班牙,进口从2007年的峰值水平下滑10%;而在希腊,进口下降了40%。

  不仅欧元区如此。自此次金融危机以来,国内支出变动与经常账户状况变动之间有明显的相关性。

  大体而言,遭遇衰退的国家赤字缩小(或者盈余扩大),而那些增长较快的国家则相反。人们无法看到汇率走势与贸易差额变动之间有着类似的广泛相关性。

  鉴于这种状况,我们必须保持谨慎。失衡可能是由“汇率工程”引发的,但显然只是通过衰退得到了“解决”。这意味着,现在我们不是解决了一项失衡,而是可能面临两种互相抵消的失衡,一个是汇率失衡,一个是内需失衡。

  因此,草率宣布我们已战胜失衡时代将是不明智的,除非有证据表明单个国家的竞争力和国内需求很好地匹配起来,同时我们也开始看到外汇累积放缓或停止(这表明货币估值更合理)。

  继续推进改革议程

  未来,3项全球性政策的选择至关重要。

  首先,如果美国解除其对原油出口的禁令,美国将因此获得好处。由于页岩储备的开采,美国可能会实现能源盈余。其影响是,全球油价下跌,这将有利于修正全球还存在的另一项失衡——中东盈余。同时,比起将能源供应集中留在美国、进一步降低价格,从而实际上对美国能源密集型行业形成补贴,解除原油出口禁令对美国更有好处。

  其次,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宣布的改革,将有利于确保包括货币在内的要素价格更多地由市场决定。这最终应能确保中国不再需要干预外汇市场并累积外汇储备。中国央行副行长易纲已表示,扩大外汇储备不再符合中国的利益。中国需要确保这些措施得以施行。

  第三,德国的经常账户盈余现在为全球规模最大。德国央行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做出结论称,在固定汇率制度下,经常账户失衡更为持久,但这并非放慢改革的借口。尽管欧元区已步入复苏,德国仍需要扩大其内需,以匹配其外部竞争力,正如外围国家被迫削减内需。

  失衡让这个世界变得更为脆弱。巨额失衡加大了融资“骤停”的风险,最近几年我们在欧元区和新兴市场都看到了这种骤停。

  将来,世界各国连通性的加强和制造业技术的进步可能会让失衡不那么可能出现。但现在,要帮助世界变得不那么脆弱,还是得靠政策。

【编辑:查云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