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法华媒:中国政协将呈现“更给力”状态

2014年03月14日 11:32 来源:环球网 参与互动(0)

  法国《欧洲时报》3月13日文章,原题:政协会闭幕 中国“协商民主”加力 为期九天的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3月12日落下帷幕,作为习近平、李克强执政后的首次政协会议,这次大会在召开之前就被赋予了诸多意义,其中最为外界关注的是,会议能否为讲求务实、力推改革的中国新领导集体提供所需的建言与对策——中国改革正进入攻坚期,涉及不少问题,面临很多压力,中国的政治协商平台应该发出更加求真与专业的声音。

  两会过后,不少舆论发现,尽管是次会议的流程与之前并无太大差别,但在不少方面已经开始发生变化:从会议刮起的勤俭节约之风,到委员缺席请假现象明显好转;从“雷人”提案和发言也比往年锐减,到公众与媒体不再紧盯明星、富豪委员;从过往建言主要集中在经济、社会、文化领域,到在政治议题、敏感话题中给予委员们更大发言空间……变化背后折射出的是,这场在“全面深化改革元年”召开的政协会议,正努力带给2014年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真知灼见,并提供深度参与中国改革的方法与示范。

  在本次政协会议开幕时,全国政协主席俞正声就指出,要更多更好搭建平台,让委员愿讲话、敢讲话、讲实话,要始终坚持不打棍子、不扣帽子、不抓辫子的“三不”方针;在闭幕致辞时,俞正声又指出,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全面深化改革,尤其需要集思广益、汇集众智,克服一个又一个困难,解决一个又一个问题,稳扎稳打地前进;闭幕当天表决通过的政治决议则提到,要营造真诚协商、平等议事的民主氛围,运用好政协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并明确提出人民政协参与全面深化改革可以发挥三方面作用。这些都表明,无论是建言的需求方还是提供方,都渴望看到更具文化水准、独立思考、含金量更高的建议与批评。

  自1949年至今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共领导实现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主要途径,也被认为是区别于西方民主制度的中国特色民主形式之一。然而,一段时间以来,法律赋予的参政议政职责,有时演变成“说了也白说”的无奈,有时成为一些沽名钓誉人士的政治噱头,有时甚至沦为金钱与权力的寻租工具。政协政治中存在的一些乱象,也带来不小的负面效应:这个本该凸显严肃性、批评性的平台,在社会转型期一度也被“娱乐化”,公众和媒体热衷挑出个别委员的刺激性话语,而他们的批评声音却无法得到彰显和突出。

  本次政协会议,自开幕前一天召开的记者会,就展示出要使协商民主回归本源的特质。发言人在提及协商民主时说道:“十八届三中全会对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有了明确要求,协商民主是其中最重要的部分。”而在之后的会期中,如前所述,新风劲吹,务实与理性处处可见,这也显见中国新领导集体在寻找全面深化改革突破口与试验田的过程中,已经将协商民主纳入其中,这也意味着政协政治将呈现“更给力”状态,角色定位将获得更大转圜空间,参政议政的分量将更加“吃重”。

  深处改革深水区的中国,将如何完成相应转型?对这一主题的叩问,早已超越“精英政治”的范畴,在普罗大众之间同样是热门话题,创造了中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并伴随其一起成长的这个国家的参与者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关心自己国家的未来,他们渴望更直观地了解执政党在干什么、执政者在想什么。而当政协政治与协商民主能够在民主政治中发挥更加积极作用,就像本次政协会议所展现和折射出来的那样,那必将为官民之间构建更加坚实和广泛的协商对话平台,而中国式民主也将因此获得更多自信并为世界提供新的民主政治参照系。

【编辑:查云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