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媒:改变世界的七种元素

2014年03月18日 13:44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美国《华尔街日报》网站2月28日刊文,题:评约翰·布朗的《改变世界的七种元素》(作者 马克·莱文森)

  作为首席执行官(CEO),约翰·布朗始终有点儿古怪。在掌管英国石油公司的十几年里,他屡屡让同行和投资者震惊:呼吁石油行业正视气候变化,支持要求穷国公布如何花费石油收入的反腐措施,把他的公司英国石油(BP)重新命名为“超越石油”(Beyond Petroleum)。他大力投资于可更新能源并且设法把英国石油公司展现为最明智的石油公司。

  可是,与此同时,他主持了石油行业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两场并购;英国石油公司2005年在得克萨斯州得克萨斯城炼油厂发生的爆炸事故导致15人丧生。他2007年离开英国石油,当时有人指责他做伪证以掩盖个人关系的来龙去脉,但他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澄清事实,挽回自己的声誉。

  布朗辞职前宣布:“我不打算在高尔夫球场上过一辈子。”他似乎一直履行着这个诺言。他的主业是经营一家私募公司,同时担任伦敦泰特美术馆董事会主席。他偶尔出席上院会议,还以某种方式找到时间写书。

  与作者颇为相宜,《改变世界的七种元素》是一本有些古怪的书。布朗先生用他选择的铁、碳、金、银、铀、钛和硅元素,构建了对科技进步的广泛审视。这种想法并不新鲜。几年前,汤姆·斯坦戴奇用茶、啤酒和四种其他饮料大同小异地构思了《六个杯子装着的世界史》。但是,布朗先生提供了自己独特的视角,加入石油业生涯的反思,写了一本既是历史也是回忆录的书,而且相当有趣。

  在“银”那一章,布朗回顾了从西班牙征服秘鲁到上世纪70年代末邦克·亨特企图操纵银市,中间有一段落讲的是年轻的约翰·布朗在华盛顿广场公园用含银胶卷给下棋的人拍照。讲到“铁”的时候,作者思索为什么生产钢材的安德鲁·卡内基和阿尔弗雷德·克虏伯名垂青史,而发明炼钢术为他们的事业创造条件的英国人亨利·贝西默却默默无闻。“钛”则把我们带到温布尔登:传统要求参赛者穿白球衣,如今球衣常常由氧化钛漂白。在“金”那一章,一段文字从哥伦比亚库西亚纳油田讲到波哥大的黄金博物馆,再到作者收集的前哥伦布时期的艺术品。

  个人、职业和历史的经纬没有比在“碳”这章交织得更好的了——布朗的职业生涯就维系于这种元素。在长达56页的讲述中,他带着我们从威尼斯——这是他喜欢的城市,每年7月救赎节放的焰火就以碳为原料——到16世纪冶金家乔治·阿格里科拉描述的“岩石中流出的黑色汁液”,再到向油田注入液体可以采出更多石油的发现。

  在抨击公众对能源效率的痴迷时,他纠正了一种普遍的误解。他写道:“能效似乎是万能药,其实不然。当某种东西变得更有效率时,人们就会更多地使用。而当人们通过能效省下钱以后,他们就会用这些钱购买其他消耗能源的产品。能效不同于保护能源。”他指出,减少向大气层中释放的碳需要减少对化石能源的使用,而不仅仅是使用效率更高的能源。

  同样,他对为什么富含石油的俄罗斯与缺乏石油的中国之间几乎没有输油管道的解释给人启发。他说,障碍不是经济或地质,而是不信任。俄罗斯人有供给,中国人有需求,但穿越双方边境运输的原油量仍然很小。

  笼罩《七种元素》的问题是:如此兴趣广泛的人怎么会被选上管理一家大型石油公司?多数爬上公司阶梯顶端的人满脑子都是生意。布朗似乎培养了数不清的嗜好,与发现石油一点儿关系都没有。他的履历显示,这是首席执行官遴选委员会应当重视的一种特质。

【编辑:吴合琴】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