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韩媒:岁月号船舱原本未进水 但海警未进舱搜救

2014年04月29日 09: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韩国海警4月28日发布的图片显示,一艘救援船16日接近沉没船只,甲板上没有看到人。(手机视频截图)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2014年4月28日消息,韩国海警28日公开了记录“岁月”号客轮沉没当时船员们最先逃生的视频。视频中,船员们脱去制服换上便装后顾不上打开就在身旁的救生筏,慌忙登上最先抵达的救生艇,逃离了现场。船长李准锡(音)只顾逃命,甚至来不及穿上外裤。 图片来源:CFP视觉中国  

  中新网4月29日电 据韩国《中央日报》29日报道,韩国岁月号客轮沉没事故,暴露了海警诸多救援不力的问题。在船舱内有多名乘客,且尚未完全进水的情况下,海警却没有进入船舱营救。事实上只要下定决心,进入船内并非不可能。

  报道称,3月16日上午9点38分,岁月号正缓缓往左侧倾斜,123海洋警察警备艇抵达现场,橡皮艇从警备艇上出发朝向岁月号开去。不一会儿,橡皮艇从岁月号3层后部搭载了5个人回来,其中3人穿着一样的蓝色衣服,推测是岁月号的乘务员。很多京畿道安山檀园高中学生也在他们离开的岁月号三层。

  也就是说,乘务员们完全不顾就在身边的学生们,自己先行逃生。8分钟之后的9点46分,船长李俊锡抓着海警扔来的绳子从岁月号操舵室下到了海警舰艇,虽然他上身披了衣服,但没有穿救生衣,而且光着脚,下身只穿了内衣。

  这是从4月28日韩国海警公开的岁月号沉没事故初期救援视频中看到的画面。从海警9点28分抵达事故海域,到11点18分岁月号除船头一小部分外完全沉入水下,共有49个视频文件。这些都是123舰艇上的海警用手机拍摄的,从中可以清楚看到船长和船员们先于乘客逃生的事实。

  9点41分,海警救出了3名身穿救生衣待在4层甲板上的乘客。由于舱内广播要求学生们“留在安全的船舱”,大部分学生都集体待在船舱。

  初期救援不按照指示做。从视频中可以看出,海警的初期救助活动并没有按照要求进行。这是《中央日报》对《海警搜救手册》要求和海警的实际表现进行对比后得出的结果。从“掌握救援者身份”开始,海警就未能按照规定进行,他们救人前丝毫没有确认救援者是乘客还是乘务员。

  海警首先将乘务员救出,并将他们带到岸上,又违反了“紧急派遣了解事故船舶的人前往现场”的手册要求。了解船舱情况的人留在现场,才能弄清楚船舱何处还有乘客,从而展开救援活动,海警却将获救的船员全部送到陆地,直到船只完全沉没才将他们带回现场。海警4月28日在全南珍岛郡西望港码头举行123舰艇船员记者会,解释说“由于情况紧急,未能确认获救者的身份”。

  对倾覆船体进行搜救工作时不可缺少的潜水员,直到岁月号完全沉没6分钟之后的11点24分才投入搜救,他们是乘船赶来的木浦海警救助队员。最先抵达现场的123舰艇上没有潜水员。庆尚大学教授朴秉洙(船舶运用学)指出,“如果可以最先抵达现场123舰艇上没有潜水员,在对123舰艇下达出发命令后,就应该另外派潜水员乘坐快艇等设备紧急赶往现场”。

  海警还表示,“隔着客舱玻璃窗看不到内部情况,不知道里面是否还有乘客”。这一点也违反了手册上要求“用木棒等工具敲击船体,观察幸存者反应”的规定。当时海警只打破一个玻璃窗救出了7名舱内乘客。

  有必要改善《救助手册》。海警在岁月号船舱内有很多乘客,且船舱尚未完全进水的情况下,却没有进入船舱营救。对此,海警在4月28日的记者会上说,“由于船体倾斜的太严重,无法登船”,也就是说,他们曾试图进入船舱但没有成功。但在海警公开的视频中,可以看到9点47分时,一名海警登上岁月号甲板,将捆绑在船上的救生艇放入水中的场面,只要下定决心,进入船内并非不可能。

  《海警救助手册》上没有明确写入“进入船内”的内容也是一大问题。手册上只写着“必须迅速对倾覆船舶舱内人员展开救助活动”。群山大学教授卢浩来(音,海洋警察学)表示,“必须在手册上明确写入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方式进入船舱等详细内容”。由于海警初期救援时未能按照手册要求切实进行,海警舰艇在事故现场一共只救出了80人,与附近渔船救出76人没有很大差距。

  事故当日,海警并没有启动花费22亿韩元购置的“智能型海上交通系统”。该系统可以在船舶发生船速突然改变等异常信号时,自动通知救助队和周围船只,但在事故前后几天出了故障。海警方面表示“已经修复设备,故障原因还正在调查”。

【编辑:王忠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