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莫迪经济学”能否高效助推新“印度经济梦”?

2014年05月26日 13:4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纳伦德拉·莫迪,印度的新总理,26日将正式宣誓就职,开启未来5年的印度政坛“莫迪时代”。许多人相信,印度人之所以选择莫迪,在一定程度上是选择了“莫迪经济学”,印度人是在迫切地期望改变近年来经济高增长放缓,通胀高企的现状。雄心勃勃的莫迪在就任前承诺,要在“10年内使21世纪成为印度的世纪”,究竟这个“印度的广东帮”、茶农的儿子能否用他那曽经创造了印度一个邦的经济奇迹的“莫迪经济学”,引领印度经济走向新一轮的高增长,继而创造新“印度经济梦”?

  莫迪就任印度总理后的首要任务是发展印度经济,而经济改革似乎已经成为印度当前人心所向。当上世纪80年代“印度经济改革之父”辛格大刀阔斧的改革,让印度经济有了近20年的高增长期之后,印度逐渐消耗殆尽其第一轮改革的红利。辛格政府第二个任期中的2009年时,受全球金融危机打击,印度经济从9%的增长高点被拦腰斩断,陷入低增长。与此同时,伴随而来的强奸频发、治安恶化、政府贪腐、种姓制度矛盾、宗教民族等许多问题也激化凸显,加深了印度人对辛格的“第二次改革”出师不利的失望,对印度经济的普遍失望逐步转变成对新“印度经济梦”的强烈期盼。而莫迪的当选,正反映了印度人对他实现经济改革、重新恢复印度经济高增长这一“印度经济梦”的强烈寄托。

  印度人为什么认为莫迪就能承载起印度经济恢复往昔高速增长的“印度经济梦”呢?舆论认为主要原因有三点:

  其一、人们相信,茶农之子出身的他,早年艰辛的生活的莫迪最了解印度民生之所忧,以及印度经济大厦顶之所漏。而他也积极回应人们的期望,他在古吉拉特邦瓦多达拉承诺要努力“实现12亿人的梦想”:“我服务于我的政党……我的政府将服务于穷人、受压迫者,而不论种姓、部落、性别,我的政府将是向所有人提供支持,为所有人谋求发展。”莫迪如是说。

  其二、人们相信,曾经创造了印度一个邦的经济奇迹而被喻为是印度的“广东帮”的他必能继续发扬其实干经验创造奇迹。对于曾多次前来中国取经,非常欣赏中国的改革开放的莫迪,在过去十多年担任古吉拉特邦首席部长期间,他所带领古吉拉特邦“以中国速度增长”:2002年4月-2012年3月10年间,古吉拉特邦平均每年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为10.27%,远高于印度全国平均水平。莫迪先后4次访华,为古吉拉特带来良好的基础设施外资投资环境,将古吉拉特邦打造成了“印度的广东”。治一邦经济“有一套”的莫迪如今成为总理,有了一个12多亿人口的更大、更新的舞台,印度人很期待他能施展出他的抱负。

  其三、人们相信,追求高效、清廉的政府理念莫迪本人没有腐败现象等负面丑闻,这一次他必然能以强势的气魄放开手脚大展宏图。要实现高效的经济增长离不开一个高效、廉洁的政府,以及勤勉工作的公务人员。莫迪竞选期间曾承诺要建立一个高效现代化的政府,彻底根除腐败,更多提高民众收入。据报道,莫迪是个追求勤勉工作的印度教徒,一夜仅睡三四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都用在工作上。他在古吉拉特期间努力打破了印度官场为人诟病的推拉扯皮,提高了政府效率的政绩让人民信服。

  “印度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要么做一个有声有色的大国,要么销声匿迹。”尼赫鲁当年“有声有色的大国梦”的历史回声,或许至今依然激励着印度人相信莫迪、选择莫迪所描绘的“新印度”。短暂的经济滞涨或许不能阻挡这个拥有超过12.5亿人口、拥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的文明古国经济发展的步伐,而印度人对“莫迪经济学”赋予了印度经济大幅度增长的潜在期望很高,都期待莫迪能高效助推出“新的经济增长梦”。然而,在这位印度新总理面前,也确实有着不少的现实难题,比如,虽然莫迪本人承诺要将在整个印度古吉拉特邦经验,复制并推广到全印度实现更快的经济增长,但一个邦的经验,能否在全国都适用却是一个值得思考并有待证实的问题;此外,他从辛格手中接下的是经济发展失衡、基础设施薄弱、工业配套落后的整个印度,而不仅仅是一个印度的一个邦;再次,外商投资的繁文缛节犹存,基于“地方保护主义”的印地方经济政策,地方政坛腐败中央鞭长莫及这一连辛格都难以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显然表明,莫迪的经济改革绝不可能在印度一蹴而就,他要想在印度全国推广“莫迪经济学”存在诸多的考验等。如今,莫迪已经组建了自己的“50后”集体新内阁,他将如何兑现承诺,大刀阔斧地推进改革,尽快更多地使全印度经济恢复增长,以不负全体印度民众之所望,无疑是莫迪当下面临的最紧迫、最重要,也是最现实的课题。(卢鉴)

【编辑:吴倩】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