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国向利比里亚提供抗埃新援助 获赞“真心朋友”

2014年09月25日 19:52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中新社北京9月25日电 蒙罗维亚消息:当地时间24日,中国向利比里亚提供抗击埃博拉疫情新援助换文签字仪式在利总统府举行。利总统瑟利夫、代理外交部长格里斯比等出席仪式,赞扬中国是利比里亚患难与共的真心朋友。

  据中国驻利比里亚使馆网站消息,中国驻利大使张越在签字仪式上表示,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高度关注西非疫情,心系疫区朋友,18日在印度访问期间宣布,为支持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几内亚等国抗击埃博拉疫情,中国政府决定在此前提供两批援助的基础上,再次向上述国家提供金额为2亿元人民币紧急现汇、粮食和物资援助,其中将向利比里亚提供100万美元现汇援助和200万美元粮食援助,并向世界卫生组织和非盟各提供200万美元现汇援助。

  张越指出,西非国家发生埃博拉疫情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对疫区人民的境遇感同身受,率先紧急驰援,第一时间提供了现汇、防疫物资和粮食援助。我们还派出医疗专家赴疫区协助抗击疫情工作,迄已达到174人。

  张越强调,当前利疫情严峻,已对利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等多方面产生严重影响。中国作为利可信赖的合作伙伴,在今年3月疫情伊始,就先后向利方提供2万美元现汇和价值100万人民币的医疗物资。上个月,中国政府又率先响应世卫组织和利比里亚等国呼吁,通过包机向利等疫区国家提供价值3000万人民币紧急人道主义援助物资并派遣医疗专家组赴疫区国家协助抗疫,中国医疗队也都坚守岗位。中国使馆和中资企业也积极资助利有关政府部门、非政府组织和社区,提供抗疫物资,鼓励他们到社区进行防疫宣传和指导。根据中方抗击非典经验,增强民众防疫意识并采取防范措施与建立健全卫生体系对抗疫同等重要。通过防治并举,就能尽快阻断传播链条。

  张越最后表示,当前西非疫区的埃博拉疫情还在进一步蔓延,国际社会依然面临严峻挑战。中方呼吁国际社会,特别是发达国家,继续采取切实举措,进一步加大援助力度。中方将继续与国际社会一道,为抗击这场疫情、早日控制疫情做出积极努力。

  另据利比里亚国家电视台报道,利总统瑟利夫在当天的致辞中高度赞赏中国对利和其他非洲国家提供的新一轮抗疫援助。瑟利夫指出,中国新一轮援助再次证明中国一直是利和非洲的真心朋友和可靠伙伴。中国长期以来在各领域支持和帮助利发展,为利提供项目和物资援助,并培养多名留学生和技术人员,在软硬件方面都增强了利的能力。中国公司修建了多个道路桥梁,为利迅速改善基础设施做出重要贡献,中国企业还积极在利投资,为利青年人提供多个就业机会。在当前利抗疫急需财政和物资援助时,中方又再次提供了大额援助,这将对利抗疫是个巨大的帮助,对以后利经济恢复重建也将起到重要作用。

  利代理外长格里斯比在致辞中表示,此次新援助再次体现中国是利患难与共的朋友。上个月,在各方还未认识到埃博拉疫情对利及地区和国际社会的巨大威胁时,中国即率先以最快速度向利和其它疫区国家用专机运来大批抗疫物资,并派来医疗专家组协助抗疫,事实证明了中方的远见。当前我们财政因疫情面临很大困难,民众出现粮食紧缺,中方再次向我们及时提供大额现金和粮食等援助,这是又一次雪中送炭之举,利人民发自内心地表示感激。中国此前向利援建了多个重要项目,当前中方机构和企业又选择了在利坚守,这对我们经济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对利政府抗疫信心的体现及以实际行动对利的支持。利政府和人民将永远记住中国的友谊和在困难时期对利地坚定支持。

  随后张越大使与格里斯比代理外长代表两国政府签署了相关援助的换文。

  另据利比里亚当地媒体《每日观察报》消息,瑟利夫日前表示,最近数周内埃博拉感染者急增,医疗设施极度匮乏,利比里亚政府的能力“已达极限”,亟需更多的国际援助。该消息还称,目前埃博拉病毒的蔓延以严重威胁到了当地的粮食安全。

  本次埃博拉疫情去年12月始于几内亚,随后扩散至周边国家。利比里亚结束长年内战后尚处于重建阶段,其死亡人数截至本月14日已达1459人,约占整个西非地区死亡人数(2630人)的55%。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