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俄核弹头数首超美国 分析称美俄争夺空前激烈

2014年10月11日 10:5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美俄制裁战正酣之际,公众的目光近来又被美国国务院新公布的一组数字所吸引。俄罗斯目前已部署在洲际弹道导弹、潜射弹道导弹以及重型轰炸机上的核弹头有1643枚,俄罗斯比美国部署的核弹头多一枚,美国有1642枚。冷战后俄罗斯部署的核弹头数量首次超过了美国。

  多出来的这一枚核弹头能成为扭转战局的关键吗?答案肯定是否定的,就两国所部署的核弹头(还不包括库存核弹头)数量就足以摧毁地球,一枚核弹头自然不会引起战局的惊天逆转。但是在相互确保摧毁的核战略下,维持核弹头数量上的领先成为了凸显核能力的标志,更是维护超级大国地位的必然手段。这从冷战时期美苏核竞赛中便可窥视一二。

  1945年7月,美国研发的世界上第一颗原子弹爆炸,1949年8月苏联才研制成功第一颗原子弹。在整个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所拥有的核弹头数量(而非部署核弹头数量)与美国相差甚远,直至七十年代,两国所拥有的核弹头数量大致均衡,维持在2万-3万枚之间。美国最初所采取的核战略是“大规模”报复理论,将以自己的核优势为支撑对苏联进行先发制人的闪电式大规模核突袭。

  但是在五六十年代之交,苏联先于美国成功发射洲际弹道导弹和人造地球卫星,这就意味着苏联的核武器可直达美国本土。美国的核战略因此作出了调整,倾向于构建“第二次核打击能力”,即在遭到苏联的核攻击之后,幸存力量仍有能力对其实施毁灭性打击。

  由于冷战期间双方核力量并不透明,任何一方无法确知对方的核弹头数量以及投射能力,只有开足马力生产核弹才能保证自己的核威慑能力,所以以量取胜就成为了美苏核军备竞赛的惯性思维。直至双方的经济实力承担不起如此重负,才有了后来的战略武器限制谈判,通过坐下来谈判将双方的核弹头限制在能够互相威胁的最小数量范围内,从而将自己从无边无际的核军备竞赛中解放出来。2010年4月美俄签署了新的核裁军条约,约定进一步削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将各自部署的核弹头应削减至1550枚以下,而战略武器运载工具应被削减至700件以下。

  在冷战结束数十年后的今天,美俄在核武器的技术创新上下足了功夫,拼数量的做法既不经济也不实用,但是为何双方逆国际大势而为,部署的核弹头数量相较于6个月前均有上升?这种做法无疑是在2010年核裁军协议上的倒退。

  不同于冷战时期的剑拔弩张,美俄间不再“谈核色变”,偶有涉及,更多是一种口头警告和心理震慑。随着北约东扩,俄罗斯的战略空间被逐步压缩,俄罗斯领导人每每谈核也都是无奈之举,以作为向美国和东欧国家施加压力的工具。2008年时任俄罗斯总统的普京就表示,理论上不能排除如果乌克兰加入北约,俄罗斯的导弹将会对准乌克兰的可能性。

  而今,乌克兰危机愈演愈烈,美俄在这一地区的争夺空前激烈,经济制裁、政治过招之余,通过增加部署核弹头的数量对对方进行心理威慑,便再不是什么难以理解的事。但此举却给全球核裁军进程重重一击,同时也让美俄双方陷入“安全困境”之中不可自拔。奉劝美俄双方应以国际社会福祉为重,少些斗气,多些沟通,不要再沿着核军备竞赛的老路走下去。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核军备竞赛这条路过去没有走通过,将来也永远走不通!(文/雷曼誉)

【编辑:丁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