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日本“体验葬礼”受追捧 可试穿寿衣躺棺材(图)

2014年11月13日 08:33 来源:广州日报 参与互动(0)
日本“体验葬礼”受追捧可试穿寿衣躺棺材(图)
    许多人不仅穿着寿衣滑入棺材,还兴致勃勃地来张自拍,以便能看看未来葬礼上自己的模样。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葬礼都是在自己去世后才举行的。但在日本,人们近年来却开始提前给自己办葬礼,也就是所谓的“体验葬礼”。在未来的50年里,日本的人口预计将减少3000万人,这为葬礼、坟墓等与死后生活相关的活动创造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

  热衷“入棺体验”

  在日本社会,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活”,比如为了结婚参加各种相亲活动的“婚活”,为了就业到处参加面试的“就活”,而还有一个词叫“终活”,意思是指为了让自己能更好地迎接死亡而提前做的一些准备活动。

  正常来说,大多数人都比较抵触祭奠活动。但如今,日本人已经不再认为为去世做准备是一件晦气的事情了。据美国媒体报道,日本东京一家公司推出了一项名为“入棺体验”的活动却意外地吸引了许多人参加。

  所谓“入棺体验”,顾名思义就是指假装举行追悼会,体验进入棺材的感受。该活动自2013年3月起,每月举行一次,每次参加人数仅限6人。

  近年来,日本人对于这种“入棺体验”似乎越来越热衷。单身老年人最近甚至流行一种名为“终活”的相亲活动。就是在生前健康的时候,结伴出游一起看看墓地,或者参加“入棺体验”活动,并一起选择入棺时的服装。

  可化妆可试穿寿衣

  他们甚至还为此创立了一个所谓的“试死节”,这个节日的学名叫做“Shukatsu Fseta”。“Shukatsu”可以大致翻译为“为去世做准备”。

  节日里,不少商户推出其设计的系列棺木、寿衣,甚至各式发型与遗容化妆套餐等来吸引客户前来体验。

  每个人都可以拥有个性化的葬礼方案:人们可以为自己选择葬礼服饰及殓妆,而后可以躺入棺材中,提前体验葬礼时刻。

  许多人不仅穿着寿衣滑入棺材,还兴致勃勃地来张自拍,以便能看看未来葬礼上自己的模样。

  而在感受了死亡瞬间后,他们还可以在自己身上盖上白色的毯子。最后,服务员会将盖子轻轻地盖上。

  这个节日这几年在日本吸引了5000名游客,在男人和女人当中都很流行,有50家公司参与业务竞争,棺材制造商甚至还制作了棺材手册供顾客浏览。

  零距离感受死亡

  关于参加“体验葬礼”的动机,尽管理由各不相同,但是其本质都是围绕着对于“死亡”以及“葬礼”的深思而来,比如有体验者表示自己的父母年岁已高,希望能够通过参加“入棺体验”来学习一些“终活”,还有体验者表示自己刚为父母办理完丧事,也想体验下死亡后躺在棺材里面的感受等。

  那么参加完“体验葬礼”后的感受又是如何呢?有体验者表示,自己躺进棺材后感觉置身于另一个世界,而大多数体验者都觉得躺下后非常的舒心和平静,尽管在里面只有短短的3分钟,但是实际感觉却是意外的长久。

  一名业内人士表示:“日常生活中,我们通常都会尽可能地回避死亡,但死亡是每个人最终都会面对的事情,尤其是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于死亡的认识很可能会改变自己的人生,而这种‘入棺体验’可以让体验者零距离感受死亡,从而帮助自己重新思考人生。”

  葬礼市场很繁荣

  在日本,死亡人数逐年增加,2010年比2009年增加5.5万人,过去10年中平均每年增加2.3万人。日本年死亡人数预计2040年攀至最高峰,达166万人,那时大多数“婴儿潮”一代将走向人生终点。而在未来的50年里,日本的人口预计将减少3000万人,这为葬礼、坟墓以及其他一切与死后生活有关的事物创造了一个蓬勃发展的市场。

  日本人较为重视丧葬仪式,仪式上为鲜花、骨灰盒、棺材和其他殡葬用品平均花费120万日元(1.57万美元),是美国人的两倍,形成一个每年210亿美元的市场。不少企业和个人涌入这个市场,欲分一杯羹,譬如日本第二大连锁零售企业永旺株式会社、一些铁路企业和日本最大的农民联合会“日本农业”。还有一些人退出婚庆市场,转战丧葬业。

  丧葬业进入门槛低。成为一名丧葬承办人,不需要营业执照或强制性资格,只需一间办公室和一部电话,鲜花和棺材可以订购,灵车和僧侣则可以雇用。日本经济产业省的统计数字显示,从事丧葬业的机构数量为6606家,从业人员超过7.2万人。(阿南)

【编辑:张艾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