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叙军事重地连遭极端武装攻占 双方共200人战死

2014年12月18日 09:59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国际社会的目光为悉尼人质事件吸引之时,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在叙利亚的同伙“救国阵线”一天之内连续攻占叙政府军在西北部伊德利卜省的两大军事基地,直接威胁连接首都大马士革与北部重镇阿勒颇的交通要道。“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16日说,双方共有将近200人战死,政府军上百人被俘。

  作为“基地”组织在叙利亚的分支,“救国阵线”在伊德利卜省节节推进,同时打击了美国等西方国家扶持的所谓叙利亚温和反对派。

  【连失两城】

  总部设在英国首都伦敦的“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说,“救国阵线”在叙反对派中的宗教武装“自由人组织”、“阿克萨战士运动”配合下,14日开始向政府军在伊德利卜省的两大据点瓦迪代夫和哈米迪耶发起总攻,当天夺取多处外围据点,15日早晨占领瓦迪代夫,当天午后占领哈米迪耶,同时沦陷的还有当地多座村庄。

  “救国阵线”在微博客网站“推特”的账户宣布夺取瓦迪代夫,声称正在追杀政府军士兵。叙利亚国家电视台15日晚些时候以军方人士为消息源的报道含蓄承认失利:“军方今天上午在瓦迪代夫地区重新部署,在哈米迪耶地区投入激烈的战斗。”

  一名来自黎巴嫩真主党武装的消息人士告诉法新社记者,极端和宗教武装动用3000多人发起这次连环攻势。真主党武装人员在伊德利卜省协助政府军作战。

  “自由人组织”发言人胡萨姆·阿布-贝克尔告诉美联社记者,政府军首先撤出瓦迪代夫,转向哈米迪耶,随后又撤出哈米迪耶,逃往附近的比西达村。反对派武装接着占领比西达村,迫使政府军在马尔-哈塔特村重新集结。阿布—贝克尔说,他们已经包围了马尔-哈塔特村,“每个小时”都打死或俘虏更多的政府军士兵。

  【遭遇重挫】

  根据叙国内线人网收集的消息,“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主管拉米·阿卜杜勒-拉赫曼16日说,政府军方面至少100人阵亡,“救国阵线”方面大约80人战死,死因包括交火、轰炸和触雷。同时,至少120名政府军士兵被俘,大约100多人乘车或步行逃往相邻的哈马省莫勒克镇。

  瓦迪代夫和哈米迪耶基地过去两年多次遭到反对派武装围攻,却没有失守。法新社说,如今,“救国阵线”等极端武装和宗教武装占领这两座关键的军事基地后,已经控制伊德利卜省大部分地区,令叙政府遭遇重挫。

  英国爱丁堡大学中东问题专家托马斯·皮埃雷说,极端反对派武装的这一战果在军事上意义重要,因为两座基地位于一条连接首都大马士革、中部哈马省直至北部阿勒颇省的主要公路旁。

  政府军眼下依然控制阿勒颇省首府阿勒颇市的一部分,与“救国阵线”等极端反对派武装苦战,补给依赖陆路运输和空投。

  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多哈中心的查尔斯·利斯特预计,接下来,“救国阵线”可能会对尚在政府军控制下的伊德利卜省会伊德利卜市发起攻击。

  【一家独大】

  最新战果巩固了“救国阵线”在伊德利卜省一家独大的地位。上个月,这一极端武装已经把西方支持的一些反对派武装赶出了伊德利卜省大部分地区。

  阿卜杜勒-拉赫曼说,“救国阵线”进攻政府军基地时动用从“叙利亚革命者阵线”那里缴获的坦克及其他重武器。后者正是所谓温和反对派武装。

  根据美国总统贝拉克·奥巴马9月中旬公布的打击“伊斯兰国”策略,美国试图组建和训练一支温和反对派武装,能够与“伊斯兰国”等极端组织抗衡,同时对抗叙政府军。法新社指出,然而,“叙利亚革命者阵线”的失败对这一策略是个打击。

  一些分析师指出,与此同时,在“救国阵线”影响下,像“自由人组织”和“阿克萨战士运动”这样的宗教武装变得更加极端化。

  阿卜杜勒-拉赫曼说,直到今年9月前,“自由人组织”还试图与极端武装保持距离。然而,9月9日一次爆炸袭击摧毁了“自由人组织”的领导层,此后,这一反对派武装公开地与“救国阵线”结盟,“现在,两者一起联手作战”。

  就那次爆炸袭击,“自由人组织”15日打破沉默,指责凶手是有“国际背景”的“犯罪团伙”。按照阿卜杜勒-拉赫曼的说法,这显然是指西方情报机构……

【编辑:丁玎】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