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英媒:自动化压低劳力成本 美出口增长非员工福音

2015年01月14日 17: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1月14日电 英国《金融时报》14日发表专栏作家吉莲•邰蒂的评论文章称,从2009年到2013年,美国单位出口额创造的就业岗位减少17%。这固然说明美国企业越来越有竞争力,但多余的员工怎么办?

  文章称,这个月,华盛顿会传出大量有关“出口”和“就业”的言论。随着共和党主导的新国会开始工作,能源企业正在游说,以求撤销已实行数十年的原油出口禁令,辩称此举将为美国创造数千个就业岗位。

  就推销角度而言,这是一个强有力的理由。但在出口和就业方面,还有一个问题更迫切地需要国会展开辩论:美国企业的效率已变得如此之高,以致它们实现增长所需的工人数量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少,甚至——或者说尤其是——出口增长也是如此。

  看一看美国商务部去年编制并悄悄发布的一些有意思的数据。数据显示,过去几年里,随着海外销售的增长,出口带动的美国就业人数也在升高。2009年,出口创造的就业岗位达到970万个;到2013年,这一数字变为1130万个。

  这很令人欣喜。随着2014年海外销售在宏观经济复苏的背景下进一步增长,我们有充足理由认为,当美国商务部发布2014年数据时,出口相关就业岗位将再次增多。

  但这里存在一个10亿美元“陷阱”。看看每1美元海外销售创造的工作岗位数量,就会发现曲线持续下行。2009年,每出口10亿美元创造的岗位达6763个。2013年,这个数字变为5590个。也就是说,4年期间下降了17%。

  对这一趋势有两种解读方式。如果国会议员希望在新年之初感到振奋,他们可以欢庆如下事实:美国企业在世界舞台上正变得越来越创新,越来越有竞争力。这部分反映了能源成本降低。但另一个因素在于,随着美国的经济复苏站稳脚跟,自动化和数字化水平也在显著上升。

  由于这一趋势压低劳动力成本,它正在促使更多美国企业在国内生产。机器人的成本效益比工人更好——而且往往更加称职。

  以世界第三大铝业公司美国铝业(Alcoa)为例。该公司曾把生产业务拓展到墨西哥和亚洲等地,但如今正把目光投向美国本土。例如,这个冬季,该公司正在改造乔治亚州萨凡纳市的一家工厂,该厂利用开创性的工艺锻造能够耐受超高温的金属。

  10年前,这项工作可能会被安排在美国以外进行。但美国铝业首席执行官柯菲德(Klaus Kleinfeld)表示,如今把这一业务留在萨凡纳市是合理的,因为这样可以更接近客户和研发部门。“提高自动化程度的压力十分巨大,”他说,“我们这么做未必是出于成本考虑,而是出于创新的原因……我们需要达到人手或人眼难以企及的精度。”

  惠而浦(Whirlpool)、通用电气(General Electric)和福特(Ford)等公司正在采取类似步骤。就连制衣公司也在这么做。例如,李维斯(Levi Strauss)仍在美国以外生产牛仔裤。但该公司最近将其创新中心——连同相关岗位——从土耳其迁回旧金山。波士顿咨询公司(BCG)认为,随着美国变成一个更具竞争力的生产基地,美国逾半大型制造企业正在积极实施或者考虑回流(re-shoring)。

  这一切难免存在比较令人悲观的另一面,那就是:多余的工人怎么办?一个乐观回答是,美国经济最终将适应新形势,创造出新的工作岗位,就像150年前农场工人被迫离开土地之后的情形一样。另一个令人沮丧的可能前景是,随着中层制造业岗位的消失,这一趋势将加剧过去10年里发生在就业市场的两级分化。在一个企业效率极高的世界,市场对训练有素的精英人才的需求在膨胀;的确上,上周四(8日)发布的申领失业救济人数数据似乎表明,企业其实难以招聘到足够多的熟练工人。但企业不需要的是传统的金属锻工。出口可能蓬勃发展,但企业需要的蓝领工人减少了。

  不久前,美国铝业的柯菲德开始跟社区学院合办再培训课程,试图帮助工人们适应新环境。其它公司也在这么做。但可惜的是,华盛顿方面对于此类努力没有出台协调的政策。实际上,相比国会对能源出口等其他议题投入的注意力,议员们似乎极少关注这一问题。这种局面需要改变——赶在当前复苏尚未失去势头之前。

【编辑:王忠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