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媒:欧元区准备对希腊采取边缘政策

2015年04月17日 13:19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4月17日电 据美国媒体17日报道,欧洲原本期待希腊在资金用尽前实行必要的经济政策,以换取国际救助资金。但现在欧洲正在失去希望。美媒对希腊僵局的未来走向总结了三个主要的可能情形。

  报道称,欧元区决策者们为未来几周采取边缘政策做好了准备。这种边缘政策可能会产生某种形式的解决方案,但只有在希腊政治和金融动荡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他们才会采取行动。

  斯洛伐克财长Peter Kazimir本周表示,希腊正进一步走向深渊。金融市场似乎认同这一看法:16日,3年期希腊国债收益率飙升至近28%,因投资者认为希腊发生违约的可能性很大。

  欧元区通常会在危机发生前最后一刻通过政治妥协来避免危机,这是他们最擅长的。

  但这一次,希腊激进左翼联盟(Syriza)领导的反财政紧缩政府与财政保守国德国为首的希腊债权国之间的分歧如此之大,就算是政治妥协也需要一方或双方立场出现180度的大转弯。

  僵局如何打破:是达成协议还是达不成协议?是留在欧元区,还是退出欧元区?是违约,资本管控,还是进行全民公投?以下总结了三个主要的可能情形。

  通过轻松方式达成协议

  在 4月末之前,希腊应该与代表其债权人的技术专家们制定出一份经济改革清单。希腊的债权人包括其他欧元区政府、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以及欧洲央行。将这些改革措施通过为法律将在短期内释放数十亿欧元的资金,可以确保希腊在夏季之前有偿债能力。而在夏季之前,希腊还需要就一项新的中期融资安排达成协议,同样与经济政策情况挂钩。

  现在欧洲官方几乎没有人预计希腊可以在4月份达成协议。在5月或6月也同样不太可能,甚至到该国耗尽现金之前可能也不会达成协议。鉴于其推迟公共支出的能力,希腊不太可能在7月份之前耗尽现金。

  以艰难方式达成协议

  轻松方式只有在发生大的金融混乱之前达成协议才适用。但任何满足债权人要求的协议都很有可能导致激进左翼联盟分裂,因此许多观察人士预计希腊会将谈判拖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如果希腊无法支付关键的款项,例如定于未来几个月到期的IMF贷款偿付,那么就可能会发生这种情况。

  希腊银行业存款加速流失也有可能迫使希腊政府妥协。但这将取决于欧洲央行,需要欧洲央行作出重大决定,即该行没有理由在政治僵局持续的情况下,增加发放贷款帮助希腊银行业维持生存。

  咨询机构牛津经济研究院(Oxford Economics)的全球研究部主管斯特恩(Gabriel Sterne)表示,如果政治僵局迟迟无法打破,那么可能需要一定形式的资本管制,包括从限制对外汇款到冻结银行账户在内的一系列举措,来支撑希腊金融体系。

  经济学家表示,资本管制可能在某种形式的希腊债务违约发生后实施。其结果将是希腊经济活动突然停滞甚至冻结,令这个本已面临困境的国家陷入更深的泥潭。到那时候希腊总理齐普拉斯(Alexis Tsipras)向债权人妥协的压力将加剧。

  一些希腊政界人士曾暗示希腊政府可能会选择公投,让希腊民众自己就这个希腊与欧洲争论的焦点问题作出决定:是否接受更大幅度的紧缩措施作为留在欧元区的代价?直接让选民作出决定或有助于齐普拉斯团结激进左翼联盟,不过党内的许多人将会纠结于究竟该为哪个答案进行宣传。

  无法达成协议

  严厉的紧缩措施(希腊紧缩措施的程度超过了其他受危机打击的欧洲外围国家)实施五年之后,希腊已经精疲力尽,这意味着也存在这样一种可能,即不管哪个政府主政,雅典都不可能满足债权方提出的条件。毕竟,IMF所要求的退休金削减、放开劳动力市场监管以及加税等措施去年已经令希腊当时的保守派领导的政府难以承受,而与目前执政的激进左翼联盟相比,当时的保守派政府更配合借款方的条件。

  如果希腊走到边缘而且更进一步,仍希望德国总理默克尔 (Angela Merkel)能够一改之前的做法,同意在希腊无需进行大举改革的情况下就提供贷款,那么可能的结果就是,希腊在实行资本管制之后的某一时点,将发行全国性货币,并退出欧元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长期维持一种无法为政府和银行提供资金的货币。

  不管是希腊还是欧洲,几乎都无人希望希腊“退欧”,但如果德国认为的政治必要举措——也就是以紧缩措施和大规模改革换取资金这一基本原则——却被证明在希腊“政治上行不通”,这一结局就难以避免。

【编辑:李夏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