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国际科技一周要闻:木卫二黑暗物质可能是海盐?

2015年05月18日 10:15 来源:科技日报  参与互动()

  本周焦点

  大型强子对撞机检测到B介子衰变

  科学家在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中,检测到了中性B介子粒子极为罕见的衰变。自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预测到这种衰变,物理学家寻找该衰变过程的证据已经超过了30年。

  此次发现中性B介子衰变成μ子,证实了标准模型做出的预测,亦提供了对于粒子物理标准模型准确性的严格测试,因为这种衰变对于模型的不完整之处非常敏感。科学家们希望在LHC进行的新实验可以准确探究这种衰变的特性。

  外媒精选

  首个完整集成的单片硅光子芯片

  工程师们早已知道,与基于铜线的电互联和网络相比,光互联和光网络可以提供更高的带宽,却只会消耗更低的能量。日前,据美国ArsTechnica网站报道,在美国召开的一个会议上,IBM公司已展示了首个完整集成的单片硅光子芯片,其有四个接收和传输端口,单一链路的传输速率为每秒25Gb,4路一起最高为100Gbps。尽管目前只是实验室阶段,但此项基于多路复用所达到的速度以及芯片一体化的设计尚属首创,硅光子有望在未来扮演更重要角色。

  一周之“首”

  世界首个多态存储器

  澳大利亚科学家日前通过模拟人脑处理信息的过程,开发出一种能长期保存信息的存储器。该设备被认为是世界第一个电子多态存储器,能模拟人脑在处理信息的同时对多种信息进行存储的能力,其为体外复制大脑和电子仿生大脑的出现铺平了道路,还有助于为阿尔茨海默氏症和帕金森氏病等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帮助。

  本周擂台

  打印人工神经组织PK打印喷气发动机

  一种小型生物3D打印机有望再生神经细胞——美国密歇根理工大学开发出的这种小型设备,能放在一张老式课桌上,可用于打印人工神经组织,其关键要在“生物墨水”中添加石墨烯。而此前能精确地打印出整个器官的设备,体积要像一间屋子那么大。

  3D打印造出可点火运行的喷气发动机——美国通用电气公司利用3D打印技术,成功打印出一台可点火运行的小型喷气发动机。这在该领域尚属首次。这台30厘米长、20厘米高的发动机,完全由3D打印机打印出的零件组装而成,在通油测试时每分钟转速可达33000转。

  前沿探索

  木卫二黑暗物质可能是海盐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实验证明,包裹在木卫二外面的黑暗物质,可能是从地下海洋暴露出来的经辐射后变色的海盐。星球表面色变有助确认其地理特征,而木卫二海盐的存在也表明海洋与多岩石海床之间进行了相互作用,这是考察该星球能否支持生命存在的重要因素。

  基因也有“季节病”?

  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发现,人类基因的表达会随着季节发生变化,包括血液中各种免疫细胞的相对比例也会随着季节而变化。这些变化在北半球和南半球呈现相反的模式,或许对人类的健康也有影响,亦有可能有助于解释为什么有些感染性疾病和慢性疾病会呈现出季节性的模式。

  一周技术刷新

  适用集成电路的片上微电池问世

  通过结合3D全息光刻和2D光刻技术,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日前开发出一种适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高性能3D微电池。这种只有指尖大小的微型高能电池具有极其优异的性能和可扩展性,为人们提供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有望让很多设备小型化应用成为现实。

  10台引擎的电动飞机试飞成功

  NASA近日向外界公布了其新型电动飞机验证机试飞的图片。该验证机名为GL-10,具备10台引擎,由电池驱动,既能像直升机一样垂直起降,也能如普通固定翼飞机一样高效飞行。据预测,这种飞机的空气动力学性能有望比普通直升飞机高4倍多。

  光基因学新工具助盲鼠“重见天日”

  一个瑞士和德国的联合小组近日开发出一种新的光基因学工具,能让因感光细胞退化而失明的小鼠更好地恢复日间视觉。这一研究将光基因技术治疗失明向临床应用推进了一大步,有望治疗感光受体退化性眼病患者。

  本周争鸣

  电脑将和我们一样聪明

  一个由美日科学家组成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一种能够模拟大脑进行自然计算的硬件平台,被认为能在人造大脑以及自然或认知计算研究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可看作是人工智能走进现实的第一步,未来的计算机或能像人脑一样解决复杂问题,即是说,总有一天我们的电脑将会像我们一样聪明。但是,你真的准备好生活在那样一个时代吗?

  奇观轶闻

  一年造的恒星就等于30个太阳

  超星团是孕育恒星的活跃区域。而法国科学家近日发现了宇宙大爆炸后约30亿年时期的超星团,这些早期超星团每年形成的恒星总质量为太阳的30倍,该发现推翻了此前一些模型的预测,也将为进一步研究宇宙早期恒星形成的物理机制和条件提供帮助。

【编辑:何路曼】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