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越共中央机关报撰文反驳反对势力对越共的攻击

2015年08月27日 16: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8月27日电 据新加坡《联合早报》27日援引报道,越南共产党中央机关报《人民报》8月11、14和18日,连续三天刊登署名长篇文章,用大量的数据驳斥一个时期以来在越南政坛上、特别是党内的一些反对派对越南共产党的非议、挑战和攻击。

  《人民报》的文章指出,当前有四种力量企图改变越南的政治体制,其核心是剥夺越南共产党的领导权。这四种反对力量是:“敌对势力”、“政治投机分子”、“对社会不满者”和“思想蜕化分子”。

  报道称,“敌对势力”不难理解,自从越共取得统一国土的业绩之后,原来越南南方的不少权贵者集中跑到美国避难。他们对越共“占领南方”怀有切骨之仇。虽然越南战争结束至今已有40年之久,但反对越共、推翻越共政权的欲望从来没有消失过。这些人在越南国内外十分活跃,在美国、澳大利亚、菲律宾等国成立反对越共的组织,在越南国内鼓动对执政党和社会不满者、特别是年轻人参加和举办一些反对政府的活动。

  文章称,“政治投机分子”、“对社会不满者”和“思想蜕化分子”,这三种反对势力应该是更多地指越南内部、特别是越共执政当局内部出现的问题。越共完成国土统一事业之后,重点转向了经济、文化和国防等领域的复兴和建设阶段。在这些领域内,权力和职位便成为关键驱动力,是一些人投机钻营的目标,也成为腐蚀越共官员的催化剂。在监督不力、法制不全的情况下,政治上投机、丧失原则、思想堕落、生活腐化等消极现象便油然而生。

  文章说:“丧失战斗意志、道德堕落、生活腐化的国家干部和党员并不在少数,他们的行为削弱了党的威信,打击了人民的信心。”

  《人民报》在发表这三篇文章时附上编者按语说,一段时期以来,否定和废除越共的领导权,已成为四种势力反对越南党和国家的“突破口”。这些势力认为“当前的越南政治体制是一党独裁,是专制”,“越共牵制自由和民主,违反人权和分裂民族”,“把整个国家带入全面恐慌,阻碍了国家的发展,使得越南日益落后于周边的国家”。他们号召民众行动起来,为“越南的自由和民主而斗争”。

  对于党内外反对势力指责越共“违反人权”的言论,《人民报》文章用较多篇幅阐明“生存权”和“人权”的关系。文章说,根据越南目前的经济状况,越共首要目标是确保越南人民能吃得饱、穿得好、人人有好日子过,也就是说当前越南首要任务是确保越南人民的“生存权”。

  文章列举了今年5月美国参议员麦凯恩访问越南时,与越南官员就人权问题的一段对话:当麦凯恩提及越南人权问题时,越共中央政治局委员、河内市委书记范光毅说:“越南发展与美国的关系、积极参加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的框架等决策,都是为了提高越南人民的生活水平,都是为了越南人民的幸福,这就是最大的人权。”

  范光毅说,越南目前人均收入不到3000美元,“如果我们能够像你们一样,收入高达4万到5万美元,我们的人权步伐也许就不一样了”。麦凯恩和他的代表团成员,无言以对。一个时期以来,人们对越共内部的矛盾议论颇多。

  就一个政党而言,拥有数百万党员的庞大政治组织,在经济结构和经济活动方式发生巨大变化的过程中,在思想和理论领域产生这样或那样的不同认识和意见是完全正常的事情,出现不同的政治主张也是不可避免的。

  一人说了算的年代已经不合时宜,取而代之的是依靠集体智慧,通过讨论、辩论达到一个最佳的方案。但是,这些分歧和不同意见,绝对不同于取消和否认越南共产党的领导权,两者有本质的区别,这一点越共从中央到地方各级都有比较清醒的认识。

  令人瞩目的是,《人民报》刊登的这三篇文章,把越共总书记阮富仲今年7月对美国进行的历史性访问,作为反击反对势力指责越共执政合法性的重要论据。

  文章说,美国总统奥巴马邀请越南共产党总书记阮富仲到美国进行正式国事访问,再次表明世界超级强国美国对越南政治体制的承认和尊重,再次表明美国对越共执政和领导国家的正当性和领导角色的承认。

  显然,阮富仲访美不仅是越共外交上的一笔值得骄傲的成就,也是对以阮富仲为总书记的越共整体的支持和肯定。这对于即将召开的全国代表大会以及大会所产生的新的领导集团有着极其重要的铺垫作用。

  文章说,不仅美国邀请越共总书记进行正式国事访问,法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泰国等许多国家都向越共总书记发出访问邀请。所有这些都表明越共领导地位和执政能力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肯定和承认。

  《人民报》文章把越共与这四种反对势力的斗争称之为“生死存亡”之争,足见越共对此的重视程度。

【编辑:孔庆玲】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