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中俄签署24架苏35合同 分析:对中俄都至关重要

2015年11月19日 16:49 来源:环球网 参与互动 

  苏-35终于要来中国了?据俄媒报道,在历经了长达数年的艰苦谈判后,中俄终于签署了售华24架苏-35战斗机的合同,总价20亿美元(单价约为8300万美元)。与以往那些俄媒无责任的揣测不同,此次消息来自俄罗斯国家工业和科技集团(Rostec)总经理谢尔盖•切梅佐夫,级别很高,如此看来,中俄最终敲定苏-35谈判一事应该是靠谱的。

  有关中国希望购买苏-35的传闻由来已久,拜媒体(主要是俄媒)长年累月类似“中俄即将签订苏-35合同”的报道所赐,苏-35在中国军迷圈内的热度一再下滑,已经近似成为一个“日经”话题了。而有关中国购买苏-35的意义,也已经有国内外人士常年累牍的解读,笔者在此就不继续做长篇大论,重点从促成中俄结束长期谈判的原因上试做分析。

  中俄苏-35谈判过去迟迟无法敲定的原因是什么?据外媒报道,最初的障碍在于数量,俄方希望中国至少购买48架,而中方则希望购买4架,显而易见,中方的目的并不在苏-35本身而在技术上,俄罗斯当然不会答应这种要求,因此在随后的谈判中,中俄各退一步逐渐达成了至少购买24架的共识。

  在解决了数量问题后,中俄谈判的障碍也随之发生变化,双方开始就技术问题而产生了分歧。据报道,俄军工业一直以来对中国“山寨”俄制武器意见不小,如果对华出售先进的苏-35战斗机,是否按照中国要求进行定制?中国是否会再次进行仿制?而且众所周知,中国在航空发动机领域存在一定的短板,虽然近年来发展十分迅速,但是由于历史欠账,还无法满足四代机歼-20等先进战机的需要,因此,在中国WS-15等发动机尚未成熟的情况下,如果能借此机会获得苏-35配备的117S矢量发动机,无论是对满足歼-20等国产战机换装国产发动机之前的过渡期需要,还是对促进国产发动机的跨越发展,都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在这种情况下,俄罗斯是否同意转让先进技术一直以来都是阻碍苏-35来华的重要原因之一。

  现在看来,技术转让这个中俄谈判的关键分歧已经得到解决,据报道,在日前举行的中俄军事技术合作政府间委员会会议上,中俄正式确定了军事技术合作的优先方向,与会的中方高层表示,中国代表团这次访俄的主要任务是实施两国领导人根据互利原则制定的重要协议,而据媒体随后透露,中俄将进一步扩大飞机发动机的合作。上述报道表明,中俄在关于发动机等先进技术的合作上获得了一定突破,很可能将反映在售华苏-35的项目上。

  如果中俄真在苏-35合作一事上达成广泛共识,对于中俄来说都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对于中国来说,苏-35将在歼-20服役前有效加强中国空军的实力,同时能够检验歼-11D、歼-16等中国航空工业最新成果的成色并加以改善,还能够在有一定程度上加速中国发动机技术的发展,对于四代机的早日成军有着较大的促进。对于俄罗斯来说,目前正遭受西方的制裁,经济和国际形势都不容乐观,长期以来都是俄军火出口大户的印度也开始转向欧美,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订购苏-35无疑值得俄军工业的高度重视,这笔可观的资金对于俄军工企业的生存以及未来型号的发展延续也极为重要。从国际关系的角度上来考虑,中俄在苏-35等项目上达成共识也有利于加强两国战略合作关系,并能有效改善俄罗斯的国际形势。

  从1992年苏-27飞临中国到现在已经20多年了,这期间,俄罗斯的技术有力促进了中国航空工业的发展,20多年来,从来自北国的战机身上,我们不仅看到了中俄间牢固的友谊,还感受到了中国国防工业的不断进步,随着中国航空技术短板的不断补强,苏-35会是最后一只来自北国的雄鹰吗?时间会给我们答案。

【编辑:李夏君】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