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英国议会辩论斗嘴多:吵架的权利由制度保障

2016年02月29日 10:09 来源:环球时报 参与互动 

资料视频:英首相议会辩论宣传“留欧”遭伦敦市长呛声  来源:央视新闻

  自1295年模范议会开始,延续至今700多年的英国议会,在经历不断改革之后,从贵族与国王讨价还价的议会,展现绅士风度的议会,演变为与如今新闻中的吵架、斗嘴堪比德云社的英国下议院,似乎是两个极端。然而英国议会爱吵架的传统由来已久,支撑绅士们不惜人身攻击的辩论背后,是讲求程序正义的制度设计和党派间公开竞争的逻辑。

  英国政客在议会上抨击对手的传统由来已久。《华盛顿邮报》把这一传统追溯到维多利亚时代的政客迪斯雷利(Benjamin Disraeli),曾在议会上嘲讽半个内阁都是蠢蛋(asses)。当议长要求他收回言论的时候,迪斯雷利回答:“议长先生,我收回。半个内阁不是蠢蛋。”这个虚构的故事最早被印刷成文是在1927年,原版故事来自瑞典乌普萨拉一个无名小镇上的议员对同事的嘲笑,法庭要求道歉后,他宣布“镇议会议员一半都不是傻子。”

  这个嘲讽故事在几百年间的报纸、书籍或市井故事中流传演变,直到1964年《纽约时报》讨论英国议会上被禁止的词汇时,演化出了迪斯雷利的版本,用来形容早年英国议会辩论尺度之大。

  据《电报》统计,1988年时任工党议员的班克斯(Tony Bansk)曾指撒切尔夫人“带着性饥渴的蟒蛇般的敏感”行事(acting with the sensitivity of a sex-starved boa-constrictor),而议员斯金纳(Dennis Skinner)则称他的一名对手是“华而不实的贱人”(pompous sod)——斯金纳后来表示收回“华而不实”,但“贱人”不收回。1995年,时任首相梅杰(John Major)抨击他的对手布莱尔(Tony Blair)是“呆子”(dimwit),布莱尔则指梅杰是“最弱链”(weakest link),意指他为团体贡献最少的人。

  几十年来,英国议会也在不断细化辩论词汇的禁区,包括不能攻击对手说谎、动机不纯,并将人身攻击的侮辱性词汇关进了“非议会语言(Unparliament language)”,包括禁止使用懦夫(coward)、流氓(hooligan)、鼠辈(rat)、叛徒(traitor)等词。

  在实际操作中“议会语言”与“非议会语言”的界限则是由下议院当庭议长裁定的。“非议会语言”的限制不仅没有降低辩论的精彩程度,反而使得英国的政治家们不得不挖空心思修炼“攻击艺术”,以更富有想象力的语言传达出对对手的蔑视,同时避免议长的惩处。此外,嘲笑(jeers)和嘘声(hissing)也是议事厅辩论的重要佐料。

  在2016年1与22日英国下议院针对“脱欧(Brexit)”的议题辩论上,工党领袖科尔宾(Jeremy Corbyn)向议员们介绍他最近一趟欧洲之旅:“上个星期,我在布鲁塞尔,会见欧洲领袖和社会主义政党党魁时……”突然,一名保守党议员朝他大喊:“你是谁?”

  保守党议员嘲笑科尔宾一直默默无闻、没有光荣政绩,竟然足以代表工党来辩论。在成为工党领袖之前,在过去32年议员生涯中,科尔宾从未在党内获得过一官半职,像这种情况有个非官方术语,叫“后座议员”。而仕途低调的科尔宾却是一名资深的工党内部反对派,他曾极力反对英国参加伊拉克战争,甚至呼吁时任首相、工党领袖布莱尔应当接受战争罪审判。

  这位看上去两边不讨好的工党领袖,在议事厅政客们足足30秒的嘲笑和嘘声结束后,才得以继续演讲。

  爱吵架、唱反调不仅是英国议会的传统,同样是议员们的争吵策略,有其语言学依据。在传统辩论的战术和技巧上,往往注重讲究团队协作和正面陈述,例如“提倡应该做什么”之类。语言学研究者Routledge Slugoski (1985) 和Penam(1990)的研究则表明,辩论中攻击性词汇的作用被远远低估了,情绪和攻击性词汇下的应激反应,更能兴奋辩论者的神经激发战斗力。斯德歌尔摩大学语言学研究者Cornelia Ilie则发现,尤其在规则严明的议会,又是以辩驳、协商为主,比起质疑、责备的语气,议员们直接拔刀相见的“非议会语言”更能一针见血,刺激到更广泛的受众的神经。

  就在议员们嘲笑科尔宾的第二天,2016年1月23日,同样在下议院卡梅伦谈减少政府财政预算的影响时,一名工党议员突然对他大喊:“问你妈!”因为卡梅伦的妈妈参加了反对削减财政预算联署,与她的儿子站在了对立面。

  卡梅伦迅速抓住对手科尔宾稍显邋遢的衣著作为反击:“问我妈?我知道我妈会说什么。她的视线会跨过公文箱,然后说:‘穿件像样的衣服,系好领带,还要唱国歌!’”

  科尔宾再次躺枪。他平日里穿着打扮随意,就算是穿上西装也总是不拘小节,在国家活动中还拒绝唱英国国歌。相比总是衣冠楚楚的卡梅伦一家,确实不够绅士体面。

  在卡梅伦以“妈妈的训斥”正面回应反将一军后,全场顿时兴奋了起来。不过,科尔宾随后也把自己妈妈的箴言搬了出来:“如果非要来谈谈妈妈们的建议,我妈会说,站出来,站在原则这边!”不解气的科尔宾在会后补刀:“和破烂衣衫比起来,我更为破烂的意见和政策感到羞愧。”

  在唇枪舌战的下议院辩论中,议员的角色是争夺核心议题的话语权,这种权力不是谁在话题上发表的声音更大、吵架吵得更痛快,而是时刻不忘监督政府的天然使命。成长于与王权的斗争中的英国议会,在现代英国政治中扮演的角色,就是对脱胎于此的首相及内阁的监督。

  为了实现对政府的监督和宪政平衡,英国独特的制度设计赋予了议会内反对党以极大的发言权。占据平民院多数席位的多数党领导立法和行政,而获得次多数席位的领衔反对党则获得特权,可以与多数党协商安排平民院议程,有权带头质询政府的各项政策和动议。

  而反对党通过议会监督政府的重头戏就是下议院每周三的“首相质询”时间。2015年12月2日,英国议会就“是否派遣军队加入空袭叙利亚境内ISIS”展开质询,首相卡梅伦的支持态度遭到了反对党工党的强烈反对和质疑,为此进行了长达10小时的辩论。

  工党科尔宾的主要立场依然是从普通英国人的安危出发,盲目参与战争可能会引火上身,这是对英国民众的不负责。而叙利亚境内的平民同样是无辜的受害者,英国空军的导弹只会创造更多的难民。卡梅伦则以英国空军历来高准确度空袭反驳……整场辩论的高潮却发生在工党影子外交大臣Hilary Benn的结辩陈辞时,公然背弃工党议员的反战立场,转而支持对手保守党卡梅伦,赞同派遣部队空袭ISIS。

  这位外交大臣临时“叛党”的演讲,却获得了下议院议员罕见的集体鼓掌。他跳出了党派间关于战争对平民的伤害、空袭是否准确等细碎的议题,而是从世界和平的国际大爱出发,把ISIS比喻为当代法西斯,既煽情又理性地呼吁传统工党精神中国际主义的回归。

  Benn的叛党行为并不罕见,仅在当天的会后投票中,首相卡梅伦一派有7人投给了对手,工党又有67名议员在Benn的鼓动下投出了空袭的支持票。这些人的名单都在投票之后陆续公开。

  议员在辩论投票中随意叛逃,即使名单公开也不怕“秋后算账”。说到底,党派内部意见有分歧很正常。在不违背政党纪律的前提下,尽管与同党他人意见相背,议员说到底是代表选民的利益,因为民众的意愿和选票才真正决定了议员的命运。

  英国下议院的议员由各个选区的选民以秘密投票、直接选举的方式产生。普通民众的意见直接决定议员是否可以连任,这也是英国下议院又被称为平民院的原因。议员们常常为争取选区民众的利益,有格外惊人的战斗力。

  2010年英国政府原本计划拨款给部分学校建造新教学楼。但在7月7日的例行质询会上,保守党议员、教育部长Michael Gove却提出精简名单,给政府省钱。Gove话音刚落,工党议员Tom Watson朝他大喊:“你这个可悲的小男人!(You're a miserable pipsqueakof a man!)”

  尽管当庭议长John Bercow要求Watson向Gove道歉,“矮人(pipsqueak)”一词随后也被加入了“非议会语言”的黑名单。Watson在事后发表文章并不认为自己有错,他所在选区多所学校可能被踢出名单,而学校学生和家长的真实诉求却被Gove拒绝,Watson忍无可忍,遂反唇相讥。

  议会辩论整个过程都会进行现场直播,Watson为选民争取权益的经典时刻被电视媒体永久地记载下来。不仅如此,首相和执政党的所作所为,以及利弊得失都要一览无余地展现在英国公众面前,接收质疑和批评。

  BBC有个专门的议会频道(BBC Parliament),直播议会辩论,美国的电视频道C-SPAN,在周末也会经常会播放英国下议院的辩论。通过电视镜头看到的下议院“首相质询”时总是人声鼎沸。无论是上议院、还是下议院,议员坐的都是长椅,没有扶手。下议院大厅看上去更局促狭窄,因为它只有437个席位,而下议院议员有650名,如果全部到齐,有两百人则没有座位。

  这样的座位是设计前任首相丘吉尔的主意,他想把议会的气氛制造得紧密热烈。首相和内阁大臣挤坐在狭窄的长椅上已是常态,甚至卡梅伦在其他议员发言时偷吃糖的画面也被如实记录。

  在下议院促狭的场域之内,却饱含了英国民主的精髓:自由与平等。每位议员都有代表自己选区发言的权力,也有被质疑否定的可能,包括首相,而这些过程都将透明地展现在所有英国公众面前。(文/蒲黄鱼)

【编辑:郭炘蔚】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