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澳贸易部长席奥博:澳大利亚对中国市场充满信心

2016年04月11日 17:37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中新网4月11日电 据澳洲网(特约记者何兮兮)报道,1000多人的豪华阵容,5天走访中国12大城市,澳大利亚贸易和投资部长席奥博率领的史上最大规模商务代表团在2016“澳大利亚周•中国”期间备受关注。而这位今年2月新上任的贸易和投资部长本身也足够吸引眼球。

  就职后席奥博将如何发展澳中投资贸易关系?澳中未来合作前景如何?这位上任后首次到访中国的澳大利亚贸易和投资部长接受了采访。

  据悉,席奥博就任时曾表示,将专注于推动和延续上届政府在自由贸易方面取得的成就,澳中自贸协定是其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如今,澳大利亚有五分之一的工作岗位都与出口有关。增加出口、吸引投资将能给澳人带来更高的生活水平。席奥博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促进中澳双方代表开展深入交流,为两国带来富有成效的合作和丰硕成果。

  澳中迎来“机遇周”

  对于正在进行的“澳大利亚周”,席奥博用“充满机遇的一周”来形容。在他看来,这是两国政府难得的“机遇周”,有利于为两国营造良好的商贸合作大环境。抓住这个机遇周,两国的就业环境和进出口贸易都将因此受益。即将在全中国12个主要城市接踵展开的150多场活动,更将让澳企和中企都从中受益,迎来巨大机遇。

  上千位来自澳大利亚的工商界人士,与中国企业直接对接,席奥博期待澳中两国的企业以此为平台,无论是在华还是在澳,都能碰撞出更多商贸合作火花。澳大利亚和中国在多个经济领域存在互补关系,包括农业、优质食品生产、矿产资源、新兴技术和科学研发以及医疗健康和老年护理、金融等蓬勃发展的服务业。中国的中产阶级正不断壮大,市场对高端食品、饮料及消费品的需求日益增强,这是澳大利亚这样的农业大国所乐见的。双方企业可以此为契机,寻求更多的合作机会。

  面对中国的老龄化问题,席奥博则表示澳大利亚非常乐意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澳大利亚在医疗方面的先进技术受到国际认可,在这一领域有相当的优势。两国企业若能携手,澳大利亚先进的医疗理念和医疗技术设备,能推动中国的老龄化及医疗看护问题的解决。

  此外,中国未来发展的政策及相关战略计划,也为两国提供大量潜在发展机遇。作为本次席奥博领队访问的重点交流领域,科技创新是2016“澳大利亚周•中国”的新亮点,这与中国国民经济发展蓝图的“十三五”规划不谋而合,规划指出创新是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席奥博表示,在中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背景下,他们特意突出了此次科技创新领域的商贸对接。

  目前全球大宗商品价格仍在经历“寒冬”,席奥博指出,利用科技创新为企业开拓新的竞争优势,这是澳中两国的共识。澳大利亚是一个富有创造性的国度,在众多行业领域的科学研究都取得了傲人成绩。他相信,两国在科技创新方面进一步的合作,澳大利亚前沿的技术可以支持中国进一步推动科研创新。

  此前两国已经有长达数十年相关领域的成功合作。双方在2011年成立中澳科学与研究基金会,基金会现已为六家联合研究中心提供支持,并将于今年再增添六家新的研究中心。此外,双方未来可以尝试运用私募基金等方式,推动两国在能源等领域的科技创新,谋求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

  澳对中国市场依然充满信心

  当谈及目前中国经济面临下行压力,是否影响澳对华贸易时,席奥博称,现在中国市场仍然显示出海量的商业机会,澳对华贸易势头只会是有增无减。

  虽然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中国广阔的市场和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席奥博相信中国市场会继续充满活力与吸引力,这次一千多名代表踊跃来到中国就是中国强大吸引力的最好的佐证。

  目前,中国是澳大利亚第一大贸易伙伴,第一大出口市场、进口来源地和服务贸易出口目的地。澳大利亚则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第二大目的地。在此基础上,澳中自贸协定的生效还促使了两国之间许多领域的关税下降。席奥博指出,第一季度澳大利亚出口中国的数据相较于上一年度同期,显示出了可喜的增长势头,他预测这势头会继续保持,增长的速度还将越来越迅猛。澳中自贸协定带来了“双赢”的结果,未来两国贸易合作将不断深化。

  席奥博也欢迎中国投资人来澳,他说,澳大利亚比任何时候都更期待资金进入。这对增加澳就业,促进澳发展都有好处。进入澳大利亚的投资资金,为澳建设作出了不小的贡献。他也建议中资入澳可投资能源、新公司、建设新基础等澳大利亚亟需发展的领域。席奥博最后也期待,这场豪华的千人商贸之旅,能够完成为澳大利亚带来超过10亿澳元的出口,以及30亿澳元的投资的预期。

【编辑:葛雨帆】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