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朝鲜“松口”称无核化可谈 终究是要美国给安全感

2016年07月07日 16:48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新华网北京7月7日电 朝鲜政府发言人6日表示,如果美韩对朝鲜提供五方面的实质性安全保障,朝鲜将采取相应措施以实现半岛无核化。朝鲜认为,美韩要求朝鲜首先弃核,是本末倒置,美韩才是造成和恶化半岛核问题的罪魁祸首。

  先让我们了解一下朝鲜要求美韩提供哪五方面的实质性安全保障:公开在韩美军核武器,撤销在韩所有核武器和核武器基地,确保不再将核打击手段迁入朝鲜半岛和周边地区,承诺任何时候都不对朝鲜使用核武器,宣布撤离在韩拥有核使用权的美军。

  从宣称“六方会谈已死”到要求安全保障,朝鲜罕见松口提出“无核化”可谈,释放出可对话的积极信号。这样的变化因何产生?而对朝鲜缺乏的“安全感”,美国会给回应吗?

  【利用朝核问题,美国已“得到太多”】

  今年1月6日,朝鲜进行第四次核试验。3月2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2270号决议,针对朝鲜核、导计划采取一系列制裁措施,重申支持重启六方会谈及通过和平方式实现半岛无核化。

  中共中央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教授张链瑰认为,朝鲜按照其拥核的两步走战略,一步步闯关拥核。朝鲜自认为已成为“东方核大国”,会做负责任核大国,不核扩散,不首先使用核武器;同敌对国家改善关系,甚至于推动邦交正常化。今年以来,朝鲜积极展开外交攻势,也是希望相关国家习惯同有核的朝鲜打交道,承认其有核地位。

  朝鲜在无核化问题上软下来,展现出可对话的积极姿态。那么,表面上被朝鲜“摆了好几道”的美国这次还会“接招”么?

  北京大学教授、朝鲜半岛问题论坛主任金景一认为,美国从朝核问题中得到太多。虽然美国表面上多年谈判被朝鲜欺骗,“感情受伤”,无意再谈,但实际上美国借助朝鲜“麻烦制造者”的身份,韩美、美日同盟得到空前强化。如果没有朝核问题,不会有美国同韩国谈“萨德”导弹的部署。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是美国和朝鲜一起制造了朝核问题。

  【朝鲜到底要什么?】

  金景一指出,一个敌对的朝鲜,对美国实现其东亚战略有利。朝核问题(单依靠)中国解决不了。朝鲜最终要的是安全,是要与美国签订和平协定,而不是通常人们理解的以核武为筹码换取经济援助。他建议应该以“安全对安全”的思路处理朝核问题,朝鲜提议若美韩停止军演,朝鲜停止核试。

  但对朝鲜此前要求美韩停止军演的安全要求,美韩完全不理睬,在对朝立场上毫不松动。“因此,韩国的作用很重要,能否可能美韩停止军演”,金景一说,“韩国应该多做美国工作,中国做不了的工作,韩国可以做。”

  美韩如果继续坚持朝鲜先弃核的门槛不放松,缺乏安全感的朝鲜会怎样?

  张链瑰认为,“从美国国内看,今年是美国大选年,美国不会对朝鲜动武,朝鲜可以得出,怎么折腾都是安全的结论,可预见到朝鲜会在今年内继续推进导弹发射和核武器小型化。”到那时,朝鲜就又有了发展核武的“正当理由”。

  外交学院教授、战略与和平研究中心主任苏浩指出,“半岛有核,其实对美国有利”。他认为,美国的战略性短板在东北亚;美韩军事同盟,原本功能设计是针对朝鲜,但美国的亚太再平衡战略需要区域性军事体系,在韩部署“萨德”导弹系统,将美韩同盟融入西太平洋,可弥补其短板,实现其军事体系的完整建构。苏浩说,美朝关系看上去是尖锐对立的,但达到的客观效果却是,朝鲜拥核,帮助美国更好实现了其亚太的战略目标。

  【“死结”如何解?】

  在近日南开大学朝鲜半岛研究论坛上,延世大学教授、韩国总统直属统一准备委员会委员文正仁说,六方会谈中,韩美日三方,中朝俄三方,意见分歧很大。韩美日认为,朝鲜必须先弃核,才能展开对话,否则对朝制裁也只会更加强化。朝鲜则强调,如果朝鲜弃核,后果只会“同利比亚一样”,拥核是其确保安全的最高手段。

  如何解开这样的“死结”?

  中国努力在朝鲜和美日韩的立场上进行调和,中国外长王毅具体提出,愿与各方探讨“实现半岛无核化与半岛停和机制转换并行推进”的双轨思路。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教授李春福认为,将朝鲜半岛目前的“停战机制”,转换为“和平机制”的双轨思路,是平行线,没有先后顺序,是有机统一的。他强调,朝鲜内部变化尤其值得密切关注。

  “朝鲜已表明了诚意,相关方应以此为契机,推动半岛无核化,“他说,无核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可以有步骤地实施如核冻结等阶段目标,而美韩需要降低六方会谈门槛,停止军演,给朝鲜以安全保障。

【编辑:吴合琴】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