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信息

探访德国另类“防洪神器”:堵不如疏 与水共生

2016年07月18日 12:0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 
探访德国另类“防洪神器”:堵不如疏与水共生
图为汉堡港口新城一处典型的防洪设施。(资料图片)中新社记者 彭大伟 摄

  中新社汉堡7月17日电 (记者 彭大伟)今年入夏以来,中国多地持续遭受特大洪水考验。在积极与洪水抗争的同时,一组题为“德国防洪神器”的照片在中文网络上迅速走红。德国防洪墙是否真的无所不能?德国防洪还有什么高招?带着以上问题,记者日前走进了易北河畔的德国最大港口城市汉堡。

  “您或许还没有注意到,这里已经是汉堡防洪设施的一部分了。”站在联合国世界文化遗产汉堡仓库城内一间酒店门口,汉堡港口新城公司(HafenCity Hamburg GmbH)新闻发言人苏珊·比勒(Susanne Buehler)指着街道到酒店大堂之间约20级台阶说道。

  原来,平均海拔只有4.5至5米的百年仓库城,采取了一种几乎是“丢卒保车”的防洪思路:其内的建筑相当于底层的部分均用于行洪,而在较高的位置上,它仍然是一座“正常”的城市。

  由于地处易北河潮汐区,港口新城内面临着极大的风暴潮洪水威胁。据介绍,1962年,汉堡发生的一场大洪水曾造成数百人丧生。在那之后,这座城市发展出了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防洪系统。

  “整个港口新城是在一个防洪安全高地上建设的,高出海平面8-9米。”循着苏珊·比勒的提示,记者在港口新城看到,其临近河岸的部分均建设了坡度和缓的休闲广场,惬意的林荫道平日供人们休憩或是开展活动,到了汛期就用作泄洪区。8-9米的高度已超过汉堡历史最高洪水水位,即海平面以上6.45米。

  “你们的防洪墙又在哪里呢?”记者问道。

  苏珊·比勒表示,首先在港口新城的建筑物的地下均设置有防洪墙,而上述休闲广场的彩砖围墙实际上已经是性能非常良好的防洪墙,“它们也融入了汉堡标志性的红砖风格,因而与周围的环境十分和谐。”

  在离港口新城约3公里之外的“树城”,有一条由已故世界著名建筑师扎哈·哈迪德设计的750米长的步行道。记者在此看到,前来参观海港的各国游人络绎不绝。而在采访中,几乎没有人意识到,这里也是汉堡市防洪墙的组成部分。

  回到港口新城内,记者发现,许多建筑物临河的落地门窗外还设置了一道具有强密闭性能的金属防洪门,一旦洪水来临,商户可以有足够时间关上防洪门,之后餐厅内的正常营业可不受影响。

  苏珊·比勒将这里的防洪理念概括为人类与水“共生”:“不是非得造一堵墙去拦住大水,而是可以让洪水进来。只要提前做好准备,它来了之后人们也还能如常生活。”

  “这确实与东方的‘天人和谐’理念有某种相似。”苏珊·比勒认为,防洪工程作为港口新城基础设施的一部分,也体现了贯穿其始终的可持续理念。

  她指出,上述防洪设施的成本已融入到整个港口新城开发项目中,而整个项目约104亿欧元的总投资中,有八成来自私人投资,可谓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的成功范例。

  针对中国网民对德国做法的浓厚兴趣,苏珊·比勒亦强调,汉堡的经验更多是基于本地的自然条件,甚至在德国其他地方,也有不一样的做法,“你所提到的可拆卸‘防洪神器’,主要是在较南边的一些地区得到应用。”

  她指出,与中国不同,汉堡的汛期主要是在冬季,因为冬半年降水较多,且涨潮多发,容易爆发洪灾,“这意味着我们面临的挑战也不尽相同”。(完)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