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美国“任性”退出教科文组织 宣布时机暗含多重盘算

2017年10月14日 01:09 来源:北京晨报 参与互动 

  退出教科文组织 美国又“任性”了

  理由为该机构对以色列持续存在“偏见” 联合国秘书长对此“深感遗憾”

  美国国务院12日宣布,美国决定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理由包括这一联合国专门机构对以色列持续存在“偏见”。

  作为以色列的铁杆盟友,美国对教科文组织素有不满,退出也早有风声,但在此时宣布,时机选择微妙,又一次凸显所谓“美国优先”、摒弃多边主义的“任性”。

  根据美方声明,美国将于明年12月31日正式退出,但将寻求以永久观察员国身份继续参与教科文组织重要活动,包括世界遗产保护、推进全球教育科技合作。

  教科文组织总干事博科娃对这一决定“深表遗憾”,认为这既是联合国大家庭的损失,也是国际多边主义的损失。博科娃说,与暴力极端主义斗争需要努力促进教育和文化对话,十分遗憾在此时美国退出了负责这一战斗的联合国机构;全球各地冲突仍在肆虐,撕裂社会,十分遗憾在此时美国退出了负责推广教育、促进和平与文化保护的联合国机构。博科娃指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使命仍未完成,将继续前进来建造一个更加公正、和平与平等的21世纪,因此需要所有国家的参与。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同样“深感遗憾”。

  作为教科文组织总部所在地,法国表示“遗憾”,指出国际社会的支持对教科文组织十分关键。一些拉美媒体直言,美国此举是对全球多边主义的严重损害。

  以色列则称赞美国的决定,并宣布着手准备退出教科文组织。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声明中表示,美国的这一决定是“勇敢而有道义的决定”。声明说,内塔尼亚胡要求以色列外交部作好与美国同时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准备。

  针对美国和以色列宣布将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一事,中国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13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中方将继续积极参与并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华春莹表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宗旨是推动教育、科学和文化领域国际合作,促进文明相互理解和融合,维护世界和平,实现共同发展。中方希望所有国家均能为此作出贡献。中方将继续积极参与并支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并愿就此同其他国家开展合作。

  这不是美国第一次退出教科文组织。作为冷战时期美苏对峙的一个注脚,美国1984年宣布退出,直到2003年才重返教科文组织。

  深度分析

  宣布时机暗含多重盘算

  美国退出教科文组织早有风声,意外的是宣布时机,暗含多重盘算。

  一是影响教科文组织新任总干事选举。在12日第四轮投票中,卡塔尔提名的候选人率先进入定于巴黎时间13日晚举行的决胜轮,美国显然不希望“对以色列有持续偏见”的候选人胜出。

  二是施压巴勒斯坦民族和解进程。美国这次退出缘起教科文组织2011年接纳巴勒斯坦为成员国。巴勒斯坦两大政治派别法塔赫与哈马斯12日签署旨在结束长期分裂的和解协议。美国同一天宣布这一决定,颇有敲打巴勒斯坦的意味。

  三是在伊朗核协议命运未定时安抚以色列。美国总统特朗普定于华盛顿时间13日中午宣布是否认定伊朗遵守核协议,可能把皮球踢给国会。

  第一评论

  美国态度无益于共同利益

  美国两次退出教科文组织,背后都有一个不能明说的原因:美国在这里没有联合国安理会那样的一票否决权,无法完全掌控局面。美国这种对国际组织有利则用、不利则弃的态度,既不符合其大国身份,也无益于国际社会共同利益。

  虽然屡次打出“退群牌”,但美国无法阻挡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巴黎协定》,美国退了,但没有动摇国际社会携手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伊朗核协议,美国想退,但其他缔约方和欧盟等都表示了维护和执行协议的意愿。

  美国玩“退群”,账面上似乎占了便宜,亏损的却是美国的国际信誉和地位。

  背景链接

  美国欠5.5亿美元会费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于1946年,宗旨是通过教育、科学和文化来促进各国之间的合作,并对世界和平与安全作贡献。2011年10月底,教科文组织大会批准巴勒斯坦以成员国身份加入,美国和以色列表示不满,随后停止缴纳会费。

  美国应缴会费与美国在联合国分摊会费比例相同,都是22%。因拖欠巨额会费,教科文组织2013年11月宣布美国失去在大会的投票权。当时,美国累计拖欠2.2亿美元,令教科文组织面临严重财政困难。眼下,美国拖欠教科文组织大约5.5亿美元会费。

  近年来,在巴勒斯坦古迹申遗等问题上,美国和以色列一直指责教科文组织是反以工具。

  据新华社

【编辑:史建磊】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