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从“中毒”案看脱欧:离开欧盟 英国能否保障安全?

2018年04月02日 13:29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参与互动 

  脱欧对英国安全的威胁

  文/查尔斯·塔诺克

  欧洲议会外交委员会成员

  历史充满了讽刺的时刻。眼前最好的例子莫过于英国。在与欧盟的退欧谈判进入到一个临界点之际,英国政府向它鄙夷的欧洲伙伴们寻求帮助——英国和俄罗斯因为前俄罗斯双面间谍谢尔盖·斯克里帕尔(Sergei Skripal)和他的女儿在英格兰萨利斯伯里(Salisbury)被谋杀而陷入了纠纷。

  但在斯克里帕尔父女被前苏联开发的神经毒剂诺维乔克(Novichok)刺杀之前,英国首相特丽莎·梅(Theresa May)已经开始更加直率地强调英国和欧盟的共同价值观和利益,包括安全和防务等方面。事实上,在上个月的慕尼黑安全会议上,她提出要在这些问题上构建“深度而特殊的伙伴关系”。

  在梅所设想的情形中,英国将继续充分参与欧洲刑警组织(EUROPOL)等欧盟机构,同时保留欧洲逮捕令(EAW)。此外,英国将继续参与当前和未来欧盟共同安全和防务政策(CSDP)任务,并在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CFSP)制裁机制问题上继续与欧盟保持协作。

  刺杀斯克里帕尔父女案显然让梅更想确保在退欧后继续与欧盟保持紧密的安全合作。刺杀案所代表的外部风险只有通过与盟友的合作才能得到最好的解决。但英国的盟友会认真对待梅的建议吗?

  特丽莎·梅在慕尼黑说,“那些威胁我们安全的人最想看到我们决裂……看到我们只顾争辩机制和手段,而疏于落实保证我们的人民的安全的最务实、最有效措施。”接着,在强调了英国退欧的决定是合法和民主的决定后,她表示,现在就等欧盟表态了。用她的话说,不接受紧密安全合作的慷慨方案等于是让“政治教条和意识形态”挂帅。

  被英国抛下的27个欧盟国家一眼便看到了梅的立场的滑稽之处。毕竟,英国退欧本身便是出于政治教条和意识形态而对欧洲以及整个西方的团结的质疑,这样的选择给欧洲安全带来了严重的伤害。

  诚然,英国贸易大臣利亚姆·福克斯(Liam Fox)等强硬退欧派声称,要保证安全,英国只需要保持一项对外关系,即与美国所领导的北约紧密合作。尽管北约显然仍然是所有欧洲国家最重要的安全源泉,但是没有人愿意将安全委托给美国总统特朗普,他对盟友的态度比对普京这样的对手还要轻蔑。在慕尼黑安全会议上,英国、法国和德国的情报部门负责人发布了一份鲜有人注意的联合声明,声明警告说,英国和欧盟之间发生任何安全合作方面的分裂都会产生灾难性后果。

  但梅仍无法指望保持英国与欧盟当前的安全合作水平,特别是在她所构想的“硬退欧”的情况下。脱离欧盟后,英国将失去影响长期支持其国家安全的制度性框架的权利。这使得梅面临两个选择:要么干脆不顾这些框架,这样做风险很高;要么至少接受大部分的欧盟的条件。

  比如,安全相关数据的法律框架必须同时覆盖商业数据。既然英国能够容忍将该领域司法管辖权让渡给欧洲高等法院——梅在慕尼黑的演讲中似乎暗示了这一点——其他领域为什么不能?欧洲法院在独立司法方面拥有毫无瑕疵的记录,并多次公正地捍卫了英国的利益。

  这个方针能够在四邻建立良好的口碑。而且由于英国在安全相关的基础设施和专业性方面具有优势,因而将为英国创造空间,赢得欧盟罕见的让步,比如获得影响力很大的欧盟政治和安全委员会(Political and Security Committee)的全面观察员地位。

  这种形式的合作对确保英国和欧盟安全都至关重要,但是它能否实现还远未可知。尽管当下特丽莎·梅对退欧所带来的风险有了更加现实的认识,但其党内的其他人仍然十分顽固。

  比如,前保守党内阁大臣欧文·帕特森(Owen Paterson)最近提出废除给北爱尔兰带来二十年和平的耶稣受难日协定,这是个非常鲁莽的举动,因为英国退欧投票让爱尔兰变成了政治高度敏感的地区。其他退欧派,如环境大臣迈克尔·高夫(Michael Gove),也早就对耶稣受难日协定持怀疑态度。这表明,在退欧论者眼中,安全问题远不如他们的民族主义大梦重要。

  也许最近在宁静的英格兰乡村小镇刺杀俄罗斯前特工的举动足以打动更多的英国脱欧派人士,让他们明白“英国单干”等于“英国孱弱”。另一种可能是,当英国公民和领导人懂得从盟友的角度看待退欧时,才会明白这是个自私的破坏性背叛,但当他们认识到这些时,也许为时已晚。

  (《中国新闻周刊》2018年第12期)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编辑:张艾京】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