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上一页 “咱们天堂见”(2)

2019年04月04日 06:02 来源:北京青年报 参与互动 

  从墓地回来后,菲尔克夫人邀请大家去餐厅用餐,大家在餐厅就座后,菲尔克夫人的儿子讲了几句话,主要是感谢大家送父亲最后一程,马上开饭如果有素食者请声明。最后他面带笑容说:“大家现在可以把手机打开了。”午餐也不像在中国围着大圆桌上来十几道菜,而是每人一份牛肉土豆和蔬菜沙拉。饭后只有几个远道而来的亲属被菲尔克夫人邀请到家里喝下午茶。后来我又参见过几次葬礼,有火葬也有土葬,都是事先给出捐款账号并以传统方式下葬立碑。

  在德国,安葬的选择比较多,可以随个人愿望选择传统的土葬、火葬方式,也可以选择海葬、树葬、匿名葬等方式,还有更奇葩的用骨灰做成钻石。名门望族甚至有豪华版的丧葬方式,就是在墓地上盖一座石料陵墓,把家庭成员的棺柩都放在里面。中国人讲究入土为安,所以皇帝陵墓多是修在地下的,而德国的陵墓是建在地上的。

  在德国著名的“奥尔斯多夫墓园”中,最气派最知名的要属企业家和油轮运输先驱瑞得曼先生的陵墓。他的陵墓高达18米,面积200平方米,里面可以放置30多个家庭成员的棺木,外形看起来像个教堂,现在被列入文物保护清单,已经成了“奥尔斯多夫墓园”的一大景点了。还有其他做工雕刻都很精美的大家族的陵墓,也都被列入文物保护清单。

  德国的丧葬方式也在逐渐演变,近一二十年选择传统葬礼方式的人越来越少,而选择环保的树葬和海葬方式的人越来越多。传统葬礼方式就是把棺木或骨灰盒埋在墓地并立碑留念的方式,碑上刻有死者姓名和生卒年月。据《汉堡晚报》报道,1998年德国有78%的人愿意接受传统葬礼,而到2016年只有43%了。以汉堡“奥尔斯多夫墓园”为例,20年前每年还有 6500次葬礼在此举行,2016年就只有3600次了。

  “奥尔斯多夫墓园”有13个供举办葬礼用的“卡佩勒”(Kapelle),像教堂似的可以举办悼念仪式。不过,这些“卡佩勒”现在大多闲置,需要改为其他用途。其中六号“卡佩勒”曾经想改成幼儿园,这如果在中国很难想像,谁愿意往墓园里的幼儿园送孩子?这个建议讨论了一年最终还是没有通过,现在改为文化沙龙使用,可以在里面举办各种讲座、展览、读书会等。

  现代简约的海葬、树葬等方式受欢迎主要是以下原因:1.价格比传统丧葬便宜。德国人不随份子,丧葬费用都得自己承担,死者家属往往是给出一个捐款账号,有捐给医院或急救中心的,也有捐给SOS儿童村或是动物保护协会。2.环保。树葬的骨灰坛可以维持几周,就能自行降解。用于树葬的骨灰盒一般都接近圆柱形,上面画有银杏树叶,骨灰坛的顶部必须在地下30厘米以下。3.简单。不需要照顾墓地,不用拔草也不用擦拭墓碑。现在有不少人在网络上挂照片写悼词悼念去世的亲人。德国还有个笑话,一位老先生和老太太谈起身后事,老先生说,死后不要进墓地,孩子反正也没时间来扫墓,我们活着时孩子都很少来。老太太说,你要是死后还想常见到孩子就把骨灰撒在超市门口吧。

  欧洲最大花园式墓园就是浓缩的德国历史

  汉堡的“奥尔斯多夫墓园”(Ohlsdorfer)于1877年7月1日揭幕,它规模宏大,占地389公顷,围墙长度11.5公里,里面的道路长度就有17公里,仅靠步行很难遍览。因此,墓园设有两条公交车专线,园区内有二十多个公交车站方便来访者。每年来墓园造访的人约120万,可以自己参观,也有导游带领并讲解。

  自1877年墓园建成至今,“奥尔斯多夫墓园”已经安葬过140万人,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信仰的人,不论是普通市民还是名人政要,都可以葬在这里。德国前总理施密特夫妇就长眠在这里,还有一小片专属于华人的墓地。普通的私人墓地循环使用,如果几十年后没有后人再交管理费,遗骨就会被请走。

  除私人墓地外,“奥尔斯多夫墓园”还有数以万计的各类公墓,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4000阵亡士兵的公墓和第二次世界大战48000阵亡士兵的公墓。1943年汉堡在盟军大轰炸中死难36918人,墓园中有专为这些死难的平民而建的大轰炸集体公墓,还有遭受纳粹迫害的犹太人公墓,也有因公殉职的警察和消防队员的荣誉墓地。这些墓地就是一部浓缩的德国历史。

  1902年7月20日夜里,一条明轮蒸汽船从易北河对面的Cranz开往汉堡,船上满载度假归来的人连同船员共206人,几公里长的一段过河水路,结果该船不幸和一条拖船相撞,造成101人死亡,其中78人安葬在“奥尔斯多夫墓园”,其余人按家属愿望在别处入葬。1962年汉堡发生特大洪水溃坝灾难,那次洪水一夜之间造成317人丧生,在汉堡近代历史上留下沉痛的一笔,其中96位遇难者埋葬在这里。2012年,洪水过后50年,“奥尔斯多夫墓园”里面又增加了两块纪念碑,上面写着所有遇难者的姓名。许多当年幸存下来的孩子如今已头发斑白,都来参加了墓碑揭幕仪式。

  “奥尔斯多夫墓园”环境优美,古树环抱,绿草如茵,有450种不同的落叶树和针叶树,树木总数多达3.6万棵。里面还有15个池塘,是水鸟们的乐园。在这个如公园一般风景优美的墓园里,经常有三三两两散步的人,还时不时有摄影爱好者架起长枪短炮在抓拍水鸟。在中国,陵园选址讲究风水,注重天人合一,生死两个世界阴阳相隔离得比较远,陵园一般都远离市区,人们只在清明节去扫墓悼念亡者,平时鲜有人会去陵园散步。而德国大大小小的陵园就在城市中,人们也不介意住在陵园附近或去陵园散步。

  由于“奥尔斯多夫墓园”占地面积太大,又有好几个出口,所以就有不少把墓园当过道而穿行的车辆,即使墓园里面限行30公里/小时,也比绕道合算,每天有4000-6000辆私家车穿越,甚至送邮件的货车也穿墓园而过。为阻止这些社会车辆,2019年初墓园管理部门策划要在入口处设置收费站,收费标准也很奇葩,停留时间越长反倒越便宜,停留时间越短越贵,这当然主要是针对抄近道的车辆而来的。

  可是收费方案一提出就遭到强烈反对,抗议不断。最后管理部门只能放弃收费方式,采取在墓园中间地带设置栅栏的方式阻止抄近路的车辆。从这点也看出德国人并非都守规矩,墓园门口有禁止穿行的牌子,可还是有那么多人把墓园当过道使用。据墓园管理人员说,在墓园穿行的事在30年前几乎没有。而现在却越来越多,这是对逝者的不恭,也是对来祭扫市民的打扰。

  除了欧洲最大的“奥尔斯多夫墓园”,汉堡还有几个大大小小的墓地分散在市区各处,在汉堡体育馆旁边还有专门给汉堡HSV足球队球迷的墓地,墓地里面甚至有一个和足球场上一样尺寸的球门。

  (本文作者系德国《华商报》专栏作者)

  本版摄影/张丽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