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滚动| 国内| 国际| 军事| 社会| 财经| 产经| 房产| 金融| 证券| 汽车| I T| 能源| 港澳| 台湾| 华人| 侨网| 经纬
English| 图片| 视频| 直播| 娱乐| 体育| 文化| 健康| 生活| 葡萄酒| 微视界| 演出| 专题| 理论| 新媒体| 供稿

通讯:加沙难民眼中的“失望与希望”

2019年10月20日 20:06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 

  新华社加沙10月20日电 通讯:加沙难民眼中的“失望与希望”

  新华社记者陈文仙 尚昊

  “我依然记得家乡的模样。”住在加沙地带北部沙泰亚难民营里的老人阿布见到记者时激动地说。

  阿布的故乡位于现在以色列中部的雅法老城,1948年第一次中东战争爆发时,年仅四岁的他跟随父母逃亡到加沙地带,沦为一名年幼的难民。

  阿布在难民营长大,失业多年的他曾是小有名气的理发师。

  “生活的希望没了,”阿布对记者说,“大家实在太穷,没钱去找理发师,很多老顾客也已相继去世。”

  七十余载过去了,阿布老了。“做梦都想回到故乡,但没有希望了。”他的眼睛湿润了,声音也变得低沉。

  加沙地带面积约360平方公里,人口却有200多万,共有8个巴勒斯坦难民营,难民人数占比高达75%。由于以色列的长期封锁,加沙地带日益成为一座与世隔绝的孤岛,缺水、缺电,更缺就业机会。

  记者日前采访的沙泰亚难民营,其面积只有0.52平方公里,却生活着近9万名难民,是世界上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

  该难民营位于加沙城内,毗邻地中海,也被称为“海滩难民营”。该难民营内道路十分狭窄,有些地方只容一人通过,房屋相互紧挨着,墙皮脱落门窗破旧,老旧电线私拉乱扯,晾晒在过道上的衣服不断滴水,地面上垃圾满地、污水横流,垃圾臭味和鱼腥味交杂着弥漫在空气中。

  阿布家的屋子十分低矮,住着5口人,一扇歪歪扭扭的铁皮门和一块满是破洞的棉布将家和小巷隔离开来。屋子的窗户很小,屋内阴暗潮湿,空间逼仄,仅有一套像样的家具沙发也已破损不堪。

  “长期封锁导致加沙地带的人道主义危机日益严重,人们生存条件愈发艰难。”联合国近东巴勒斯坦难民救济和工程处(近东救济工程处)新闻发言人阿德南·哈桑对记者说。

  据哈桑介绍,加沙地带失业率约55%,妇女失业率更是高达90%,绝大部分大学生一毕业就失业,上百万的加沙难民依赖联合国救助维生。

  现年57岁的难民穆罕默德·多拉已经失业多年,他曾在以色列打工,是一名建筑工人。

  “未来的生活我不敢去想了,”多拉对记者说道。

  他说,现在唯一的希望就是能有钱修葺一下屋子。每当雨季时屋子就四处漏水,他总担心屋子会坍塌。

  难民营里很多放学回家的孩子对记者的到来感到十分好奇,一开始远远地看着,后来就慢慢靠近并围着记者问个不停,天真可爱的笑脸似乎融化了难民营里的沉重氛围。

  由于加沙地带的学校数量有限,很多孩子只能分时段轮流去上学。难民营里没有室外活动设施,孩子们放学后只能在狭窄的小巷里玩耍。

  据哈桑介绍,目前联合国在加沙地带建有276个学校、23个诊所,每3个月为难民发放一次救济物资,几乎所有难民都依靠联合国救济生活。美国去年宣布停止向近东救济工程处提供援助资金,严重影响到难民的生存环境。

  纳比勒·巴鲁德生活在加沙地带东北部的贾巴利亚难民营,现年47岁的他有5个孩子,时有时无的搬运工作让他无力支撑一家7口,只能依靠联合国救济维生。尽管如此,他依然尽力让孩子们都去上学,大女儿成绩优秀,已经是一名大学生了。

  “生活真的无望,不知道未来的出路在哪里,”巴鲁德叹了口气,“我希望孩子们有朝一日能够走出加沙到外面的世界去生活,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以色列的封锁必须立刻全面解除,加沙地带才能得以发展,人们才有就业机会,拥有生活的希望和未来。”哈桑说道。

【编辑:陈海峰】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