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号:

世卫组织:中国疫情得到控制 超过70%患者已经康复并出院

世卫组织:中国疫情得到控制 超过70%患者已经康复并出院

2020年03月10日 16:53 来源:环球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世卫组织:中国疫情得到控制,超过70%患者已经康复并出院

  【环球网报道 记者 侯佳欣】“在中国报告的8万例病例中,超过70%的患者已经康复并出院。”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9日在世卫组织有关新冠肺炎的例行记者会上这样说。

  根据世卫组织官网发布的消息,谭德塞在9日的讲话中提到,上周末有100个国家报告了10万例新冠肺炎病例。如此多的人和国家这么快受到影响,确实令人忧心忡忡。“这种病毒在这么多国家已立足,大流行的威胁已变得非常真实。”

  谭德塞接着表达了抗击疫情的决心。他说,“我们不会听凭这种病毒的摆布。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政府、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做出的决定能够影响这一流行病的发展轨迹。我们需要铭记,通过果断的早期行动,我们可以减缓病毒的传播速度,防止感染。大多数感染者都会康复。 ”

  “在中国报告的8万例病例中,超过70%的患者已经康复并出院。”谭德塞说。

  不过,谭德塞也表示,目前抗疫形势依然严峻。他说,迄今为止,93%的全球报告病例来自4个国家。在全球范围内,这是一种影响不均衡的疫情。谭德塞在讲话中列举了一些应对措施,同时表示,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具体情况,需要采取有的放矢的应对措施。

  谭德塞介绍了一些国家的抗疫效果。“许多国家的例子表明,这些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谭德塞称,中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都启动了应急措施。他举例说,韩国已加大努力,筛查所有病例和接触者,包括驾车通过温度测试设备,以扩大检测网,捕捉可能会漏网的病例。

  “在病例最多的4个国家中,中国的疫情得到控制,韩国报告的新增病例已有所减少。”谭德塞称。

  尽管中国情况向好发展,但世界范围内疫情仍然严峻。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表示,虽然中国似乎正在好转,但这种疾病在其他国家还没有“走到尽头”。他说,事实上,一些国家才刚输入第一批病例。

  “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这种流行病的上升周期中,还有很多路要走。”瑞安称。

  以下是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3月9日在新冠病毒疫情媒体通报会上的讲话: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想简要介绍一下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疫情。现在距离最后一个病例报道已经三周了,距离最后一名痊愈者离开治疗中心也有一周了。我们正在对疫情结束进行倒计时。

  我们继续每天调查警报并为接触者接种疫苗。北基伍省的安全局势依然脆弱。

  在以前暴发的埃博拉疫情中,甚至在疫情结束后我们也看到有零星病例。因此,我们继续为1100多名幸存者提供后续护理,并保留实地医疗小组,以便在需要时快速应对零星病例。

  疫情可能即将结束,但我们的决心依然如故。

  我们抗击COVID-19疫情的决心亦是如此。

  如你们所知,上周末有100个国家报告了10万例COVID-19病例。

  如此多的人和国家这么快受到影响,确实令人忧心忡忡。

  这种病毒在这么多国家已立足,大流行的威胁已变得非常真实。

  但这也许是历史上第一次可以控制的大流行病。

  底线是:我们不会听凭这种病毒的摆布。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政府、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做出的决定能够影响这一流行病的发展轨迹。

  我们需要铭记,通过果断的早期行动,我们可以减缓病毒的传播速度,防止感染。大多数感染者都会康复。

  在中国报告的8万例病例中,超过70%的患者已经康复并出院。

  同样重要的是应记住,只看报告病例的总数和国家总数可能会以偏概全。

  迄今为止,93%的全球报告病例来自4个国家。

  在全球范围内,这是一种影响不均衡的疫情。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具体情况,需要采取有的放矢的应对措施。

  这不是要么遏制要么缓解的问题。那是一种错误的二分法。我们既要遏制,又要缓解。

  所有国家都必须采取统筹混合策略来防控疫情,击退这一致命病毒的进攻。

  继续发现和检测病例并追踪接触者的国家,不仅是在保护本国人民,还会对其他国家和全球局势产生影响。

  世卫组织将各国分为以下四类并提供相应指导:无病例的国家;有零星病例的国家;有聚集性病例的国家;发生社区传播的国家。

  所有国家的目的都一样:阻止病毒传播和防止病毒蔓延。

  前三类国家必须注重发现、检测、治疗和隔离单个病例,并跟踪接触情况。

  在出现社区传播的地区,检测每一个疑似病例并追踪其接触者变得十分艰巨。必须采取行动防止社区传播,将疫情减少到可以控制的范围。

  根据具体情况,有社区传播的国家可以考虑关闭学校,取消群众集会,并采取其他措施减少接触机会。

  对所有国家来说,应对措施的基本要素都是一样的:

  应急响应机制;

  风险通报和公众参与;

  发现病例和追踪接触者;

  公共卫生措施,如注意手部清洁、呼吸礼仪和保持社交距离;

  实验室检测;

  治疗病人和医院做好准备;

  预防和控制感染;

  以及全社会和政府上下一致应对。

  许多国家的例子表明,这些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中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都启动了应急措施。

  新加坡是政府上下一致开展应对工作的典范。李显龙总理的定期视频有助于解释风险和安抚民心。

  韩国已加大努力,筛查所有病例和接触者,包括驾车通过温度测试设备,以扩大检测网,捕捉可能会漏网的病例。

  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和埃塞俄比亚加强了监测和诊断能力,以便快速发现病例。

  世卫组织网站详细介绍了各国在特定情况下应采取的具体行动。

  世卫组织继续对所有4种情况下的国家提供支持。

  我们已经向57个国家运送了个人防护装备,正准备向另外28个国家运送,并且已经向120个国家运送了实验室用品。

  我们还与联合国系统的同僚们合作,在八大支柱领域支持各国制定防范和应对计划。

  我们建立了一个合作伙伴平台,使捐助方的捐助与国家的需要相匹配。

  如你们所知,正为应对措施提供更多资金。我们非常感谢所有捐款的国家和合作伙伴。自上周五以来,阿塞拜疆、中国、韩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宣布了捐款。

  世卫组织的战略防范和应对计划目前已获得近3亿美元的认捐。

  我们对这些全球团结互助的行动感到鼓舞。我们继续呼吁各国及早大力采取行动,保护本国人民,拯救生命。

  目前,只有少数国家有持续社区传播的现象。

  大多数国家仍然只有零星病例或特定的聚集性病例。我们都应振作起来。

  只要情况属实,这些国家就有机会打破传播链,防止社区传播,减轻卫生系统的负担。

  在病例最多的4个国家中,中国的疫情得到控制,韩国报告的新增病例已有所减少。

  这两个国家都证明了扭转这种病毒的发展趋势绝不会太晚。

  要点是绝不放弃。

  令我们欣慰的是,意大利正在采取果断措施控制疫情,我们希望这些措施在未来几天奏效。

  让希望成为战胜恐惧的法宝。

  团结一致,而不是相互指责。

  面对共同威胁,我们应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谢谢大家。世卫组织:中国的疫情得到控制,超过70%的患者已经康复并出院

  【环球网报道 记者 侯佳欣】“在中国报告的8万例病例中,超过70%的患者已经康复并出院。”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9日在世卫组织有关新冠肺炎的例行记者会上这样说。

  根据世卫组织官网发布的消息,谭德塞在9日的讲话中提到,上周末有100个国家报告了10万例新冠肺炎病例。如此多的人和国家这么快受到影响,确实令人忧心忡忡。“这种病毒在这么多国家已立足,大流行的威胁已变得非常真实。”

  谭德塞接着表达了抗击疫情的决心。他说,“我们不会听凭这种病毒的摆布。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政府、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做出的决定能够影响这一流行病的发展轨迹。我们需要铭记,通过果断的早期行动,我们可以减缓病毒的传播速度,防止感染。大多数感染者都会康复。 ”

  “在中国报告的8万例病例中,超过70%的患者已经康复并出院。”谭德塞说。

  不过,谭德塞也表示,目前抗疫形势依然严峻。他说,迄今为止,93%的全球报告病例来自4个国家。在全球范围内,这是一种影响不均衡的疫情。谭德塞在讲话中列举了一些应对措施,同时表示,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具体情况,需要采取有的放矢的应对措施。

  谭德塞介绍了一些国家的抗疫效果。“许多国家的例子表明,这些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谭德塞称,中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都启动了应急措施。他举例说,韩国已加大努力,筛查所有病例和接触者,包括驾车通过温度测试设备,以扩大检测网,捕捉可能会漏网的病例。

  “在病例最多的4个国家中,中国的疫情得到控制,韩国报告的新增病例已有所减少。”谭德塞称。

  尽管中国情况向好发展,但世界范围内疫情仍然严峻。据美国消费者新闻与商业频道(CNBC)报道,世界卫生组织卫生紧急项目执行主任迈克尔·瑞安表示,虽然中国似乎正在好转,但这种疾病在其他国家还没有“走到尽头”。他说,事实上,一些国家才刚输入第一批病例。(CNBC报道截图)

  “我们在很大程度上仍处于这种流行病的上升周期中,还有很多路要走。”瑞安称。

  以下是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3月9日在新冠病毒疫情媒体通报会上的讲话:(世卫官网截图)

  大家下午好。

  首先,我想简要介绍一下刚果民主共和国的埃博拉疫情。现在距离最后一个病例报道已经三周了,距离最后一名痊愈者离开治疗中心也有一周了。我们正在对疫情结束进行倒计时。

  我们继续每天调查警报并为接触者接种疫苗。北基伍省的安全局势依然脆弱。

  在以前暴发的埃博拉疫情中,甚至在疫情结束后我们也看到有零星病例。因此,我们继续为1100多名幸存者提供后续护理,并保留实地医疗小组,以便在需要时快速应对零星病例。

  疫情可能即将结束,但我们的决心依然如故。

  我们抗击COVID-19疫情的决心亦是如此。

  如你们所知,上周末有100个国家报告了10万例COVID-19病例。

  如此多的人和国家这么快受到影响,确实令人忧心忡忡。

  这种病毒在这么多国家已立足,大流行的威胁已变得非常真实。

  但这也许是历史上第一次可以控制的大流行病。

  底线是:我们不会听凭这种病毒的摆布。

  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政府、企业、社区、家庭和个人做出的决定能够影响这一流行病的发展轨迹。

  我们需要铭记,通过果断的早期行动,我们可以减缓病毒的传播速度,防止感染。大多数感染者都会康复。

  在中国报告的8万例病例中,超过70%的患者已经康复并出院。

  同样重要的是应记住,只看报告病例的总数和国家总数可能会以偏概全。

  迄今为止,93%的全球报告病例来自4个国家。

  在全球范围内,这是一种影响不均衡的疫情。

  不同国家有不同的具体情况,需要采取有的放矢的应对措施。

  这不是要么遏制要么缓解的问题。那是一种错误的二分法。我们既要遏制,又要缓解。

  所有国家都必须采取统筹混合策略来防控疫情,击退这一致命病毒的进攻。

  继续发现和检测病例并追踪接触者的国家,不仅是在保护本国人民,还会对其他国家和全球局势产生影响。

  世卫组织将各国分为以下四类并提供相应指导:无病例的国家;有零星病例的国家;有聚集性病例的国家;发生社区传播的国家。

  所有国家的目的都一样:阻止病毒传播和防止病毒蔓延。

  前三类国家必须注重发现、检测、治疗和隔离单个病例,并跟踪接触情况。

  在出现社区传播的地区,检测每一个疑似病例并追踪其接触者变得十分艰巨。必须采取行动防止社区传播,将疫情减少到可以控制的范围。

  根据具体情况,有社区传播的国家可以考虑关闭学校,取消群众集会,并采取其他措施减少接触机会。

  对所有国家来说,应对措施的基本要素都是一样的:

  应急响应机制;

  风险通报和公众参与;

  发现病例和追踪接触者;

  公共卫生措施,如注意手部清洁、呼吸礼仪和保持社交距离;

  实验室检测;

  治疗病人和医院做好准备;

  预防和控制感染;

  以及全社会和政府上下一致应对。

  许多国家的例子表明,这些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中国、意大利、日本、韩国、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都启动了应急措施。

  新加坡是政府上下一致开展应对工作的典范。李显龙总理的定期视频有助于解释风险和安抚民心。

  韩国已加大努力,筛查所有病例和接触者,包括驾车通过温度测试设备,以扩大检测网,捕捉可能会漏网的病例。

  尼日利亚、塞内加尔和埃塞俄比亚加强了监测和诊断能力,以便快速发现病例。

  世卫组织网站详细介绍了各国在特定情况下应采取的具体行动。

  世卫组织继续对所有4种情况下的国家提供支持。

  我们已经向57个国家运送了个人防护装备,正准备向另外28个国家运送,并且已经向120个国家运送了实验室用品。

  我们还与联合国系统的同僚们合作,在八大支柱领域支持各国制定防范和应对计划。

  我们建立了一个合作伙伴平台,使捐助方的捐助与国家的需要相匹配。

  如你们所知,正为应对措施提供更多资金。我们非常感谢所有捐款的国家和合作伙伴。自上周五以来,阿塞拜疆、中国、韩国和沙特阿拉伯王国宣布了捐款。

  世卫组织的战略防范和应对计划目前已获得近3亿美元的认捐。

  我们对这些全球团结互助的行动感到鼓舞。我们继续呼吁各国及早大力采取行动,保护本国人民,拯救生命。

  目前,只有少数国家有持续社区传播的现象。

  大多数国家仍然只有零星病例或特定的聚集性病例。我们都应振作起来。

  只要情况属实,这些国家就有机会打破传播链,防止社区传播,减轻卫生系统的负担。

  在病例最多的4个国家中,中国的疫情得到控制,韩国报告的新增病例已有所减少。

  这两个国家都证明了扭转这种病毒的发展趋势绝不会太晚。

  要点是绝不放弃。

  令我们欣慰的是,意大利正在采取果断措施控制疫情,我们希望这些措施在未来几天奏效。

  让希望成为战胜恐惧的法宝。

  团结一致,而不是相互指责。

  面对共同威胁,我们应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谢谢大家。

【编辑:朱延静】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