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国际述评:疾风知劲草——非常之时世卫大会带来的战“疫”启示

国际述评:疾风知劲草——非常之时世卫大会带来的战“疫”启示

2020年05月19日 22:58 来源:中国新闻网参与互动参与互动

  (抗击新冠肺炎)国际述评:疾风知劲草——非常之时世卫大会带来的战“疫”启示

  中新社北京5月19日电 题:疾风知劲草——非常之时世卫大会带来的战“疫”启示

  中新社记者 吴旭

  5月18日至19日,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肆虐的危难时刻,第73届世界卫生大会以网络视频会议的形式召开。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开幕式致辞中,从中国战“疫”的实践经验出发,为全球战“疫”贡献了六项建议,并宣布中方推进全球抗疫合作的五大举措。习主席的倡议与中方承诺的举措,在世卫大会上赢得广泛关注与积极反响。与此同时,全球越来越多政府与医疗卫生界有识之士,也加入到世卫组织引领的全球战“疫”战线。

  中方倡议举措与全球需求共振

  非常之时赋予了本届世卫大会非同寻常的意义。根据世卫组织官方发布的大会议程,本届大会只讨论疫情及选举执委会委员等必要议题。

  在全球战“疫”的关键时刻,中国自然不会缺席。对于国际社会关心的战“疫”热点和关键问题,习近平主席在致辞中几乎都给予了明确表态:继续支持各国科学家们开展病毒源头和传播途径的全球科学研究;中国支持在全球疫情得到控制之后,全面评估全球应对疫情工作,总结经验,弥补不足;强调这项工作需要科学专业的态度,需要世卫组织主导,坚持客观公正原则。

  而致辞中提到的五大举措,更是在资金、物资、医疗援助、疫苗研究、减贫等方面,针对全球战“疫”的重点、难点和痛点,有的放矢,切中要害。

  在两年内提供20亿美元国际援助,用于支持受疫情影响的国家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抗疫斗争以及经济社会恢复发展;新冠疫苗研发完成并投入使用后,将作为全球公共产品,为实现疫苗在发展中国家的可及性和可担负性作出中国贡献;将同二十国集团成员一道落实“暂缓最贫困国家债务偿付倡议”,并愿同国际社会一道,加大对疫情特别重、压力特别大的国家的支持力度,帮助其克服当前困难……

  外界注意到,中方承诺的种种举措,都贴近与契合了世卫组织和全球实际需求。非盟轮值主席、南非总统拉马福萨在会上就直接呼吁,国际社会及金融机构减免非洲各国债务,并向非洲提供更多资金用于战“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则在会上强调,新冠诊断方法和疫苗是典型的全球公共产品,要帮助和支持发展中国家战“疫”。

  疾风劲草方显世卫“英雄本色”

  作为协调全球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最重要国际组织,世卫组织长期以来一直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以往,世卫组织大会通常是一场“安静”的年度会议,虽然来自世界各国政府的高级卫生官员齐聚日内瓦,但很少能引起医疗卫生领域之外的关注。而今年的世卫大会,则注定是一场极具“存在感”的会议。

  新冠疫情暴发以来,二十国集团(G20)、七国集团(G7)以及欧盟等区域组织,都曾陆续举行过应对疫情的视频会议。但此次世卫大会是194个成员国代表首次一起讨论共同应对疫情,重要性不言而喻。

  本次会议上,强调加强而不是削弱世卫组织在抗击疫情中的主导作用,成为大多数成员国的普遍共识。包括中国、俄罗斯、欧盟、非盟等国家和区域组织的代表,都在会上充分肯定了世卫组织的作用,并承诺加大对世卫组织的支持。

  “人类比以往任何时候都需要一个更健康、更安全、更公平的世界,因此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一个更强大的世卫组织。”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以40年前各国在世卫组织领导下共同消灭天花为例,强调“当团结战胜意识形态时,一切皆有可能”。

  大疫当前团结合作应是主旋律

  当前,国际战“疫”形势处于关键阶段,下一步如何团结协作、形成抗击疫情的最大合力,备受关注。然而,在全球呼吁团结合作的主旋律下,依然存在“唱反调”的杂音。

  某些国家的政治偏见致使世卫组织处于舆论漩涡。暂停资助、抹黑诋毁的举动迫使世卫组织在两条关键战线上作战。

  就在会议召开前,某些国家就为将卫生问题政治化,不惜绑架世卫大会,损害全球抗疫合作来实现一己政治私利。这一举动严重干扰了大会进程,也破坏了国际抗疫合作,必将遭到世卫组织绝大多数成员国的反对。支持科学而不是政治化地调查疫情,支持疫苗作为全球公共产品而不是独家商品,成为本次会议大多数国家的共识。

  “新冠大流行暴露了人的勇气与恐惧、团结与怀疑,也暴露出当今世界的断层和矛盾,同时凸显了我们的力量与脆弱。”谭德塞在会上再次呼吁全球团结协作抗击疫情,“世界并不缺乏抗疫所需的工具、科学或资源,缺的是对使用这些工具、科学和资源的持续承诺。”(完)

【编辑:李玉素】
关于我们 | About us | 联系我们 | 广告服务 | 供稿服务 | 法律声明 | 招聘信息 | 网站地图
 | 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