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当碳排放成为国际话语权——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评论:当碳排放成为国际话语权
2009年09月24日 10:20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一件事情最容易让人们取得共识,但是又最难采取共同行动,那么这就是对抗温室效应的减排活动。但是即便是这样一件艰难的事,最近也有了新的进展。9月22日,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召开,192个国家代表云集。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阐述了中国的立场和主张。

  此次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的重要性,首先在于它构建了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大的首脑平台就气候问题阐述各方观点;更重要的一个层面在于,随着年底哥本哈根会议的临近,各国需要在政治上为哥本哈根大会寻求政治推动力。而哥本哈根大会,又将为2012年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寻找新的替代方案。

  说到底,这是一个渐进式的历史过程。从1997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日本京都开会,到2005年《京都议定书》实施,再到2007年巴厘岛路线图,虽然每一次都在激烈的争论中寻找共识,但是每一次我们都能在排放指标上、或者减排方式上获得突破。这就好比一场足球赛,每一次传球都在积蓄临门一脚的力量。

  如今真的到了临门一脚的关键时候。作为人类历史上首份以法规的形式约束排放的协定《京都议定书》到期之后,我们还能不能找到有效的方式继续我们的减排努力,关键在于各国的主张是否合理,行动是否有效,国家有没有说服力。从这个意义上说,碳排放已经成为了一种国际话语权,掌握话语权的国家,能够更好地协调和引导世界各国的立场。

  在国际政治环境中,美国民主党总统奥巴马上任,民主党在气候变化上一向较为积极,美国众议院也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法案》;日本民主党鸠山内阁也将减排承诺提高到25%,欧盟更是给出了对发展中国家的具体援助金额和援助办法。在此次会议上,各主要发达国家的领导人也表态同意了“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发达国家能够落实这种历史责任,的确能够推动后京都议定书时代的减排工作。

  但更重要的时候,我们要通过有效行动来证明这种表态。在国际关系舞台上,首脑会谈往往是一种政治态度,政治行动力的实践需要进一步的兑现。目前的关键恰恰在于,哥本哈根大会上人们是否会确立新的减排指标,这是另一部《京都议定书》开始的标志。这一切当然需要各国的共同努力,但是正如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所说的,发达国家要率先做出表率。

  使用自然资源是人类的天然权利。然而几百年来的工业化,是人们透支或者过度使用权利的表现形式。现在到了我们要学会约束这种权利的时候了。今天我们距离哥本哈根大会已经不远了,明天希望我们离人类的“后天”还不会太近。(商汉)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