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林顿的后白宫生活:他其实还是大佬——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克林顿的后白宫生活:他其实还是大佬
2009年08月13日 18:1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声明:刊用《中国新闻周刊》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许多美国总统卸任后到去世,人生就定格在“前总统”这个身份。但克林顿不会像他们一样,他的退休生活,有着比许多年轻人的人生计划更复杂的设计

  文/何婧

  人人都知道,美国总统是一个职位、一个政府部门、一项工作,而不仅是一个人。美国总统办公室是那“铁打的营盘”,而1993年入主白宫的克林顿,就是第42个“流水的兵”。这个当总统代表美国的人,只要是合法程序当选,他是谁都可以被接受。当政的八年,他不是威廉·杰弗逊·克林顿,而是美国总统先生。

  许多美国总统都是那个椭圆形办公室的过客,卸任后到去世,人生就定格在“前总统”这个身份。但克林顿不会像他们一样,他的退休生活,有着比许多年轻人的人生计划更复杂的设计。

  做回希拉里的丈夫

  因为追求总统权限之外更为个人化的存在感,才有了那场震惊全球的弹劾,总统克林顿的第二任期不可谓不轰轰烈烈。虽然多次表示自己最爱的人还是老婆和女儿,可他还在州长任内时候就不断地与绯闻纠结在一起,对自己的“风流”,他无可辩驳。但第一夫人以大局为重,仍然选择支持他完成第二个任期,只是任期结束后克林顿的境遇就大不同。

  希拉里在第一夫人任上就凭借自己的干练赢得不错的支持率。自传出版后,数百封情书直接寄到出版社或她的参议员办公室,字里行间热情缱绻。

  希拉里自己在新版自传新增的后记里,提到一位男士曾向她递上的示爱名片,上面写有“重过单身生活后,请找我”的字样。事业发展良好、形象改造后的希拉里,让当时已经57岁的克林顿备感危机。当年的新闻指卸任的总统曾一度积极健身减去9公斤赘肉,更重新开始修补感情裂痕。

  克林顿与希拉里结缘于耶鲁法学院,对政治两人有一样的热情。所以,在丈夫任内已经成为参议员的希拉里最希望从克林顿那里得到的帮助,莫过于他对自己政途的支持。希拉里本人日渐积累的政治声望和丈夫的人脉,都让许多人早早预料到前第一夫人对丈夫曾经的办公室产生兴趣。

  2008年克林顿为夫人四处拉票站台,可谓尽职尽责。比尔脖子上缠绕的绿色竞选围巾,搭配总统候选人希拉里绿眼影的精致妆容,让人想起1993年就职典礼上,风华正茂的克林顿穿着简单的黑西装,打了一条鲜亮的蓝领带,与妻子宝蓝色的套装裙搭配。

  卸任后的克林顿夫妇,貌似有明确的分工。妻子忙政治,丈夫忙赚钱。从白宫搬走之后,夫妻俩花了287万美元在距离白宫很近的地方买了一栋房子定居下来。总统任期内被估计总计约1200万美元的债务,也需要尽快地还清。克林顿开始通过四处演讲和出书,承担起养家的重担。这个家庭恢复了正常。

  在希拉里成为国务卿后,有人问他会不会重返政治中心,克林顿很明确地表示,“我不会像亚当斯那样进国会,家里有一个人是议员已经够了;我更不会像罗斯福成立自己的党派,那是希拉里的事。”

  前总统的生意经

  在美国,总统离任后,白宫会永久保留一幅他的画像,国家会出现一座以总统名字命名的图书馆。联邦政府会出资为他建立两个办公室,一个在华盛顿的临时办公室,另一个则是永久的,在曼哈顿的哈莱姆区。

  克林顿自己出资在发迹的小石城修建了另一个办公地,一边撰写回忆录一边监督着以他命名的总统图书馆施工。这个总统图书馆的藏书量是同类中最大的,对外开放收取一定的费用,每到克林顿的生日会有免费的开放日和庆祝活动。

  克林顿上任的时候世界上的网站数量不到50个,但他引领美国开启的信息时代而今席卷全球,克林顿的图书馆也有自己的网络,不仅能在线查阅和捐款,还有能看到实物照片的纪念品网上商店。印有“我们想念克林顿”的T恤衫,克林顿自己录制的个人萨克斯演奏专辑,有特殊徽记的纪念盘都明码标价地销售。

  前总统们参加活动、接受采访、演讲都有一定的价格,甚至有专业的代理公司负责业务。尼克松电视采访的价码是50万美元,里根在日本巡回讲演一次收入200万美元。

  为了避妻子国内演讲的锋芒,克林顿多是出现在外国的讲台上。面对身份的今非昔比他曾经打趣说:“当我再走进大房子时,我会不适应的,因为不会再有人为我奏乐了。”

  克林顿在国内作一次演讲可以赚到10万~15万美元,出国更多。他每年15.7万的总统退休金,相比演讲收入不值一哂。他的工作热情跟当年搞政治的时候不相上下。以2006年为例,他共演讲352次,平均每天近一次,而一天在三个不同地方进行三个不同主题的演讲对他更是寻常的,从阿拉伯世界图书馆历史到取消种族隔离,再到政策时评,他什么都讲。

  据报道,克林顿2007全年巡回演讲的收入达1010万美元,之前每年也都保持在800万上下。

  请克林顿参加商业性质活动的费用更高,都在20万美元以上,IBM和通用都曾以这个价码请过他。2003年,中国的剑南春集团也曾经让克林顿到四川绵竹进行演讲。

  在妻子的回忆录鼓励下,克林顿的第一本自传《我的生活》,售出40万册,进账近千万美元,关于后白宫生涯的新书也在筹备中。另一些慈善类型的书籍面世,稿费同样不菲。

  2004年2月9日,克林顿为俄罗斯一部儿童剧首次“献声”,即与合作的另外两位名人分享了格莱美“最佳儿童说唱专辑”奖。还在2007年被国际时尚杂志《GQ》封为年度十大魅力男性,比肩网坛天王费德勒。

  比妻子更经常呆在家的他还出了一本烹调书——《克林顿总统的核心食谱》。只不过读者只能通过克林顿图书馆网站订购,书款的一半捐给他的图书馆。

  希拉里为参加2008年总统大选申报了家庭财产,信息显示夫妇拥有两个户头,每个价值约500万美元至2500万美元。其中一个户口是传统的银行户头,另一个是保密信托。克林顿在卸任10年之后已经地道地成为富翁了。

  公益事业的顶尖品牌

  1993年克林顿的就职典礼上,巨星迈克尔·杰克逊在献唱之前讲述了一个艾滋少年的故事,他对台下的新任总统夫妇恳切地提出,希望其任内能够促进艾滋病防治,克林顿认真地点了头。这或许就是开端。

  克林顿透露自己曾仔细研究前任总统们的退休生涯,最希望成为卡特(联合国人权奖和诺贝尔和平奖得主)那样的人物。事实是,凭借自己的超高人气和积累的资源,克林顿的慈善事业从一开始就风生水起,正如他说的那样:“我认识世界上几乎所有的领袖,我想我有能力说服人们加入。”

  他参与创办的“克林顿基金会”,一直协商降低艾滋病药物价格,在非洲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也用个人力量试图说服全球生产节能设备的商家签署采购契约,减缓全球变暖的速度。

  2005年基金会启动的全球人道慈善项目“克林顿全球倡议(CGI Clinton Global Initiative)”,协助打击贫穷、艾滋病和气候变迁。每年的年会都是群星璀璨,李连杰、成龙、李嘉诚等都曾受邀。

  同时基金会也接受来自个人和各国的捐助,开发各种援助方案。克林顿和英国富豪杭特携手,捐出一亿美金成立“克林顿杭特开发倡议”,在非洲倡导持续成长。和加拿大矿业巨擘哥斯特拉推出“克林顿哥斯特拉成长倡议”,希望在矿区提供采矿以外的就业机会。

  克林顿被《经济学人》认为是第一个结合公益与商业利益的佼佼者。将公益事业当成企业经营的思路,捐赠多半用于有利于企业本身的事业,同时希望能够造福人类,使得“克林顿”三个字成为公益事业的顶尖品牌。

  2009年5月6日,克林顿被授予“杜鲁门公共服务奖”,以表彰他所做的公共服务。他还曾经被提名为牛津大学校长人选。

  在卸任前,克林顿被诊断出患有早期的皮肤基底细胞癌,很快治愈。因为他相对年轻,医生表示他的身体状况可以再工作30年。2004年,他接受心脏搭桥手术。现在的克林顿几乎比以往更加积极地活动起来了,甚至有从慈善转回政坛的可能。

  成为“世界领袖”的另一种方式

  克林顿在自传中写道,他16岁接受肯尼迪的接见之后,就决定要从政。从1983年起,克林顿就成为公众人物。他喜欢当总统,在多个场合明确说过要不是宪法规定总统只能连任两届,他一定会再次参选。

  甫一卸任时他却说:“我需要休息。我已经像疯子一样工作了27年。”他也确实一下台,就在好莱坞明星安东尼·霍普金斯的陪伴下在巴西的科巴卡巴那海滩度假。可事实上,克林顿的魅力、体力和积累都允许他更有作为。

  曾有人统计克林顿8年的任期内,出访的总时间超过一年。离任时他的支持率为65%,是半个多世纪来最高的。据美国罗文斯坦学院的研究,克林顿IQ高达182。

  从最近几年他的表现上看,克林顿找到了另一种称为领袖的方式。而这一次甚至能够允许他在美利坚利益之上更广泛的——全人类层面上去发挥作用。

  2004年克林顿于印度洋海啸后,出任过联合国海啸灾后恢复问题特使。2005年4月出任联合国海啸救灾特使。2009年5月潘基文任命克林顿为联合国海地事务特使,年薪1美元,协助海地政府推动该国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重点关注来自社会各领域的援助努力,帮助提高当地政府的能力。

  在刚刚解救了两名记者之后,美国观察家已经预言克林顿将可能被派往赴伊朗救人,甚至在日后固定地扮演这类角色。

  站在记者背后的克林顿和戈尔组合,让人们恍惚间回忆起他们当年那个曾经“不可挑战”的美国。两人面上微妙的笑容,都在提醒虽然不当大佬很多年,可一个慈善家,一个诺贝尔奖得主,这确实是美国最黄金的一对正副总统搭档。

  现在他虽然在民主党团内部表现活跃,高调地对政治事务给出意见,辅助他人选举,可他毕竟不能再回到椭圆形办公室了。这次记者事件,可能让克林顿重回政治中心,但那是否是克林顿想要的,就不得而知了。

【编辑:张晓涛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