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箭发射背后暗藏韩朝导弹较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火箭发射背后暗藏韩朝导弹较量
2009年08月27日 10:03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声明:此文版权属《国际先驱导报》,任何媒体若需转载,务必经该报许可。)

    火箭发射能力可以印证一国的远程导弹实力,韩朝在这方面的竞争已逐渐公开化

  8月25日下午,在全罗南道高兴郡外罗老岛凤南灯塔,韩国民众一边挥舞太极旗,一边观看韩国首枚运载火箭“罗老”号的发射场面。

  8月25日下午5时,韩国媒体难掩兴奋之情,在第一时间发出了“发射成功”的快讯。然而,已经是第七次推迟发射的“罗老”号,再次跟韩国人开了个玩笑。随后不久,罗老宇航中心发出消息称,火箭未能在预定306公里处高空分离,却在340公里分离,按照官方的说法,发射活动取得了“一半成功”。

  与俄罗斯扯皮“谁的责任”

  “罗老”号是韩国与俄罗斯合作的结晶。据韩国教育科学技术部官员介绍,火箭分为两级,一级助推器由俄罗斯制造,二级助推器以及所搭载卫星由韩国制造。目前,韩国与俄罗斯计划建立联合委员会,对“罗老”号未能进入预定地球轨道的原因进行全面分析。韩国政府还计划通过太空事故调查委员会展开调查。

  韩国《朝鲜日报》分析说,如果调查发现由俄罗斯方面负责研发的第一级火箭在目标高度,即196公里高空正常分离,那么卫星未能进入目标轨道的责任很有可能就在于韩国方面。这是因为专家推测的偏离轨道的原因有第二级火箭调姿失败、卫星整流罩未分离等,而这些都由韩国方面负责技术研发。反过来,如果第一级火箭分离时超出了预定高度,卫星偏离轨道的责任就在俄罗斯方面。

  不过,俄罗斯方面对此予以否认,认为俄罗斯技术无可挑剔。俄罗斯联邦航天署“赫鲁尼切夫航天中心”的官方发言人亚历山大-鲍伯列尼奥夫表示:“第一级火箭正常运行,这一事实没有变化。对于俄罗斯来说,此次卫星发射是成功的。”

  韩国火箭技术受制美俄

  韩国身为美国的盟国,却在火箭技术上求助于俄罗斯,初看起来会让外界困惑。其实这是因为,火箭技术与远程导弹技术上是相通的,火箭发射能力可以印证一国的远程导弹实力。美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不愿意韩国发展远程导弹技术,担心会刺激朝鲜,由此引发朝鲜半岛的导弹竞赛。因此,就是在所谓的民用火箭技术援助上,美国对韩国的限制也很多。

  1979年美韩签署《导弹谅解备忘录》,规定韩国不得发展射程超过180公里的导弹。作为补偿,美国为韩国研发规定射程的导弹提供技术支持。其后多年韩国眼见朝鲜导弹能力日增,有些按捺不住。据称1999年韩国以近程试验模拟多级火箭,掌握了一些远程导弹的技术。2001年,美国拉韩国加入“导弹及其技术控制制度”,韩国从此不能发展射程300公里以上的导弹。

  而俄罗斯则出于经济及战略考虑诱韩国入套。“罗老”号多次推迟发射与韩国在火箭研制及航天中心建设中不能完全自主有很大关系。同时,韩国人又对俄罗斯心存防范心理,怀疑俄罗斯拿了钱去做自己的尖端军品,而用二流产品搪塞。

  韩朝火箭比一比

  对于韩国发射火箭,朝鲜肯定是有话要说的。朝鲜外务省发言人表示,朝核问题六方会谈参加国此前把朝鲜发射卫星一事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并采取制裁措施。现在韩国发射卫星,朝鲜正关注着韩国是否也会被提交联合国安理会。

  尽管韩国外交通商部发言人文太暎反驳说,把韩国发射运载火箭“罗老”号和朝鲜之前的发射活动相比较是“不恰当的”。不过,此番表态却难以掩饰朝韩两国在火箭技术能力上的竞争。

  目前,朝韩双方在火箭技术以及导弹能力上各有千秋。朝鲜导弹数量多,从各改进型“飞毛腿”到“劳动”、“大浦洞”导弹,能覆盖韩国全境、威胁日本及驻扎两国境内的美军。朝鲜已经试验的远程火箭虽然没有成功,但正在向具备战略打击能力迈进。

  而韩国的“玄武”导弹及从美国引进的陆军战术导弹射程都较近,无法攻击朝鲜纵深目标。韩国导弹优于朝鲜之处是它的精度高,实战中战术打击的效果较好。另外韩国在导弹技术方面内有储备,外有美国庇护。如果美国为韩国研制导弹开绿灯,韩国导弹发展必将突飞猛进。

  可以预见的是,韩国将以“罗老”号发射失败为契机,加速发展自身的火箭能力,并拭机转化为远程导弹战略打击能力。(寇立研)

【编辑:曹昆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