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暗推两岸建立军事互信 顺水人情一箭三雕——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美国暗推两岸建立军事互信 顺水人情一箭三雕
2009年09月03日 09:44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美国智库“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葛来仪近日访台时表示,两岸 在“九二共识”下,已可以建构某种程度的军事互信机制。由于葛来仪具有美国防部顾问身份,其表态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奥巴马政府不仅不反对两岸谈军事互信,还有敦促台当局早日谈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意味。

  不担心美方利益受损

  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提出由来已久,台当局在1998年首次提出建立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构想,陈水扁执政时期一度还将其列为重要施政目标。对此敏感议题,美国智库很早就进行过初步的评估。当马英九上台后,美国智库已感觉到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的可能性已越来越大,于是通过与台湾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对此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有些美国智库甚至出资赞助台湾的研究机构对此进行评估。从今年6月国台办主任王毅访美时中美对于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取得高度默契可以看出,美并不担心两岸建立军事互信机制会损害美方在台海的利益。

  另一方面,美国也看出,近几年来,台湾军方及民众对大陆军力发展的疑惧越来越深,两岸谈军事互信面临诸多掣肘因素;特别是台湾在军事上对美依赖甚重,其对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设想或多或少沿袭了美国的思维模式,台“国安”系统内部规划涉及两岸军事互信上高度敏感议题时,提出的前提就是“美中台三方一起谈,避免两岸单独谈”。因此,美国有充分的理由相信,台湾不可能完全摆脱美方的影响而单独与大陆谈两岸军事互信机制的问题。

  做顺水人情一箭三雕

  虽然美国“以台制华”的战略并没有改变,不希望台湾与中国大陆关系过于接近,但也不希望台海成为亚太地区的火药桶,而支持两岸建立军事互信,至少可捞取三方面的好处。

  一是趁机讨好大陆。这些年来,美国无论在朝鲜核问题、伊朗核问题,还是在金融危机、环境问题等方面,都离不开中国大陆的支持与协助。眼看马英九上台后两岸关系发生重大变化,而美国如何从中阻挠,两岸迟早都会涉及军事互信机制这个课题,于是美国在中国大陆要求美方支持两岸谈军事互信机制问题后,趁机做个顺水人情,主动敦促台湾当局与大陆谈两岸军事互信问题,以换取中国大陆在诸多问题上对美国更多的支持。

  二是介入两岸关系。美国看到,目前两岸已撇开美国实现了大三通,在两岸关系的发展中,美国的影响日渐式微,如果照此发展下去,美国可能成为两岸关系的“看客”。为争取主动,继续保持在台海的影响力,美国有必要介入两岸关系事务。

  葛来仪在访台时一再以“决策咨询者”,形容美国在两岸建构军事互信机制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虽然表示美不介入两岸谈判,但也明确表示美国不排斥参与。其心态已反映出美国为避免台海最终走向统一,开始迈出了保持对两岸关系发展影响的第一步棋。

  三是可助美获取更多利益。台当局在描述与美国的军事关系时,用了“准军事同盟”一词。这点并非言过其实。这几年,美台军事关系发展迅速,不仅建有军事热线,还建立了十分完善的情报交流与共享机制。台当局在两岸军事互信机制问题上与美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旦两岸展开建立军事互信机制的谈判,美国可以要求台湾当局借此迫使大陆放弃武力解决台湾问题;一旦两岸开始建构军事互信机制,美国还可借助台湾军方施压实现中国大陆的军事透明化,将中国大陆军备发展掌握得一清二楚。

  相关链接 / LINK 美国想获取渔翁之利

  从大陆角度看,军事互信是以达到“结束两岸敌对状态,签订两岸和平协议”为目标,推动军事互信必须要先对国家统一前途做出应有的交代,否则两岸难有军事互信;而台湾认为,军事互信最主要的是想让敌对双方增加对彼此决策机制与战略意图的了解,避免因误判对方意图而造成冲突。

  马英九前不久甚至放话说:“两岸要协商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问题,大陆必须先撤掉所部署的对台导弹。”

  分析人士指出,如果台湾方面一直坚持这些原则和目标,要么两岸很难建立真正的军事互信机制,要么建立的两岸军事互信机制,很难使两岸走向统一。而这一点与美国在台海的战略利益非常一致,那就是既能保持台海的和平,又不会使两岸过于接近而走向统一。(广治)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