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聚焦阅兵:中国军事现代化更多关注质量——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外媒聚焦阅兵:中国军事现代化更多关注质量
2009年10月01日 21: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10月1日电 国庆大典举行了规模宏大的阅兵仪式,展示中国最新国产武器装备。世界各国媒体纷纷聚焦中国展出的先进国产军备,普遍认为阅兵显示中国军事实力日益强大,在军事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将更多关注质量而不是数量。

  以下是部分媒体报道摘要:

  路透社:10月1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华诞,北京天安门广场成了展示中国高科技成果的舞台。中国通过举行隆重的阅兵仪式、展示核导弹等先进武器等活动,向世界显示中国日益繁荣的经济与不断增长的国力。

  英国《每日电讯报》:中国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盛大的建国60周年国庆庆典,显示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屈指可数的几个主要大国之一。中国用一场隆重的庆祝仪式,向世界显示中国人民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以及强大的军事实力。

  英国《卫报》:建国60周年国庆这次阅兵,是中国迄今以来对其先进军事装备最大规模的展示。专家认为,中国借阅兵做了一次成功的宣传攻势,即虽然整体上还落后于美欧,但中国的军工实力正在稳步增强。

  英国《泰晤士报》:10月1日,中国上演了精彩绝伦的60周年国庆大典。国庆庆典仪式的重头戏是阅兵,显示中国军队的现代化进程正在大踏步向前迈进。报道注意到,这次参加阅兵的士兵总数为8000人,少于1999年阅兵总数的1.1万人。这种东西意味着,在军事现代化的进程中,中国将更多关注质量而不是数量。

  新加坡《联合早报》:中国自1949年建国以来,共举行过13次国庆阅兵,以彰显建国成就并向激发民众爱国热情。不过,迹象显示中国今年还有意对外宣扬军威,展现“富国强兵”崛起大国的形象。

  这场受到海内外瞩目的阅兵分列式,由14个地面方队打头阵,包括陆、海、空、特战、空降、武警、民兵,以及后备部队。装备方队最受到外界注意的,是排在最后出场的二炮部队,这次展出了东风15B、东风11B短程导弹,长剑10陆基巡弋飞弹,以及东风21C飞弹、东风31A长程导弹。空中分列式分成12个梯队,首先由“空警2000”和“空警200”预警机进场,这也是空中分列式最受到瞩目的武器装备。

  此外,歼10、歼11B两款最新式的战斗机,用“轰六”改装的空中加油机,以及各式歼击机和旋翼机,也都参加了空中分列式。阅兵展示内容虽然还是有所保留,但是已经充分展示中国崛起成为大国的自信。

  日本共同社:中国10月1日迎来建国60周年,在北京市中心时隔10年举行了大规模的阅兵,射程几乎可涵盖美国全境的“东风31A”新型洲际弹道导弹首次公开亮相。中国通过此次大规模阅兵并公开最新武器,有意向世界展示中国建国60年来,已成为军事与经济实力俱不可小嘘的“世界大国”。此次阅兵中除了新型巡航导弹、空中预警机等首次亮相外,由中国自主研发、性能可与美国F-16战机相媲美的尖端战机“歼10”也作为中国军事现代化的象征出现。

  日本放送协会(NHK):中国政府今天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盛大庆典活动,并举行了阅兵式,展示了最先进的武器装备。在阅兵式上,陆海空三军士兵和导弹部队士兵的方队首先入场,接着新型坦克和装甲车以及射程超过1万公里的“东风-31A”最新型洲际弹道导弹等相继亮相,向国内外展示了中国人民解放军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水平。

  韩联社:1日在中国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的中国国庆阅兵,展示多项高科技武器,显示了中国强大的军事力量。这次阅兵首次展示了中国自制的预警机和空中加油机等52种新型武器,其中90%的武器为首次亮相。人民解放军这次展示了洲际战略核导弹、可携带核或常规弹头的地对地中远程导弹、巡航导弹、两种地对地导弹等总5种108枚新型导弹。北京的外交消息人士说,“中国平时一直不愿公开新型武器。这次阅兵对世界各国的军事情报人士而言,是一次了解中国国防实力的好机会。”

  柬埔寨《星洲日报》:中国通过60周年国庆大阅兵,展示日益增强的硬实力。受阅装备全部是国产装备,大部份是首次参与校阅,充分展示中国崛起成为大国的自信。在阅兵仪式上,解放军各式自制武器装备展示在世人面前,最受到外界瞩目的是二炮部队的各式导弹,以及研发多年的“空警2000”和“空警200”预警机都出场。

  此外,“歼10”、“歼11B”两款最新式的战斗机,用“轰六”改装的空中加油机,以及各式歼击机和旋翼机,也都参加了空中分列式。其中预警机、歼10飞机和歼11飞机都是首次亮相。受阅装备大部份是首次参阅,包括52种型号、500多台装备,其中90%的装备是首次公开亮相,包括导弹、新型战车、机动雷达、无人机和卫星通信车等装备,许多装备的性能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