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风行“绿色葬礼” 更多民众开始选择火葬——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美国风行“绿色葬礼” 更多民众开始选择火葬
2009年04月22日 13:23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中新网4月22日电 尽管美国人的平均寿命增加,但人口老化让美国人口的死亡率近年来平均每年上升1%左右,预计在2020年代初期达到高峰,届时,较年长的婴儿潮一代年龄将突破70大关。因此,美国殡葬业在经济不景气中逆风成长,业者面对火葬盛行与环保葬蔚为风潮带来的营收威胁,正积极设法调适,推出各种为逝者量身打造的新服务,让死者及其在世亲友了无遗憾。

  据美国《华盛顿观察》周刊报道,这暗示,在其它产业不断衰退时,殡葬业的客户不但不会流失,还会持续成长。IBIS World产业分析师贝克预估,今年美国殡葬业营收将成长1.2%至207亿美元。

  做环保不必因为死亡而退出,美国德州公园及野生动物管理局(PWD)计划允许民众把火化骨灰洒在森林保护区内,收取的费用用来买更多土地设置保育区,而其它环保殡葬选择也纷纷出炉,庞大的新商机正显露出来。

  PWD可能成为美国第一个允许死者家属在森林保护区内洒骨灰的政府单位,该局局长侯灵渥斯说:“如果每年有数万人这样做,州立公园的扩张速度将倍增。”PWD正和绿葬协会(the Green Burial Council)签约,部分营收将用来购入保育土地。

  消费者环保意识带来新需求,每年营收120亿美元的美国殡葬业跟着改头换面。绿色葬礼协会执行董事斯希说,该会一年前只有十来家协作业者,现在已超过300家,说明环保葬的商机庞大。

  俄亥俄州的冠军公司(Champion)4月将推出无毒又可生物分解的防腐处理液,以“合理时效”暂时保存遗体。供应棺木的麦修国际公司(Matthews)预定今夏推出使用回收材料制成的厚纸板棺材,重量只有一般木棺的一半,花费减少75%。该公司也已开发出计算机控制的热感应器,火化炉能源效率可提高四成,另计划在年底前设置第一座生物火化系统,以热水加压及碱性化学药物替换燃烧。

  麦克斯莫设计公司(Maximal)2004年就设计出一款厚纸板棺材,可在火化炉中快速燃烧,减少能耗。

  另外,人们还可选择以海葬遗爱海洋。罗德岱堡的海王星纪念礁(Neptune)可将骨灰保存在位于海平面下12米的人造礁的梁柱和窗楣中,价格从2,699美元至3,999美元,视海底长眠位置是否抢手而定。这座人造礁可抗五级飓风,最多接受12万人下葬,不仅减少陆上墓园面积,还有助珊瑚生长及海底生态。

  美国退休协会(AARP)2008年统计,美国50岁以上的人口中有43%对环保葬感兴趣,比2007年的21%多出一倍。

  美国人更多开始选择火葬

  尽管如此,殡葬业仍面对一些现有的挑战。客户逐渐抛弃要价8,000美元的传统葬礼,选择花费不到一半的火葬。某些业界人士认为,如同唱片业和报业,殡葬业的整顿已难以避免。

  北美火葬协会预估,今年火葬将占全国葬礼的38%,2000年只占26%。殡葬业者黑斯特说,原因可能是人们希望身后事能简约一点。

  芝加哥殡葬业者苏利文说,如果人们不在意传统典礼和全身冒烟,对棺材大概也不会太讲究。好市多(Costco)已提供一系列的便宜棺材,售价924.99美元至2999.99美元不等。他说:“过去人们愿意花1万或1.2万美元购买非洲桃花心木棺材,并雇人彻夜守灵,但那种日子已经过去。”

  苏利文说,许多殡葬业者开始出租棺材给选择火葬的人。他出租硬木棺材让死者在火葬前供人瞻仰遗容,收费1000美元。他说:“如果你想在这一行存活,必须顺应消费者的需求。”

  殡葬业开始提供各种新服务以弥补营收损失,包含影片回顾、心理咨询,或贩卖特制的骨灰坛、纪念珠宝、风铃和日晷等火葬相关商品。

  在长岛经营六座殡葬馆的马隆尼则替客户安排各种特殊的葬礼。

  摩托车爱好者愿意多付200美元,让哈雷摩托车载自己走完最后一程。一位绅士希望孙子记得爷爷拿冰糕哄他的样子,于是,葬礼结束后每位来宾都从冰糕推车上拿到冰糕。

  另一方面,自然葬礼也蔚为风潮。越来越多的人将死者用简单的裹尸布裹住,或放在可分解的棺材中,埋在森林中的墓地。

  绿色葬仪协会(Green Burial Council)自2005年起核发认证给环保的殡葬业者,220家殡葬馆同意停用防腐剂,17家墓园停用化学物品,14家棺材公司制造无毒、可分解的棺材。

  著有《从现代葬礼到自然葬礼》一书的哈理斯说:“自然葬礼不只是环保流行趋势,其俭约性有很大的吸引力。”

【编辑:李洋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