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风窗:英国报业生存遇挑战 转型阵痛(2)——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南风窗:英国报业生存遇挑战 转型阵痛(2)
2009年03月11日 11:21 来源:南风窗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严肃新闻受到威胁

  报纸在裁员的同时,报道量却在增加,编辑和记者们不仅要为报纸采访写稿,还要在网站上写博客随时更新,同时要制作音频视频提供多媒体服务。有些编辑还必须半夜上班,以应付网站24/7更新的要求。

  报纸急于整合新闻采集制作过程和削减支出的心态,引起了一些人对新闻品质的担忧。2009年1月牛津大学路透新闻学院发表了一份英国新闻业现状的检讨报告,其中提出了两点思考。第一是为追求新闻的时效性,有些报纸不惜牺牲对事实的审核,同时为迎合博客读者的阅读习惯,在报道中夹杂个人的猜测和评论,从而丧失了职业新闻的公正和准确。第二是为了争夺网络访问者,新闻偏重热门搜索关键词,追逐“大众题材”,导致“严肃新闻”的减少,随之而来的是报纸主导新闻议题能力的丧失。例如最近英国13岁男孩当爸爸的新闻,便是女主角的母亲在幕后一手策划的,以便在与媒体交易时卖出尽可能高的价钱。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当报社纷纷裁员时,媒体公关公司却生意兴旺,不少新闻工作者“倒戈”成为公关公司撰稿员。对新闻制作流程的熟悉,让他们能够写出像模像样的新闻稿件,还能“炮制新闻”——比如用一些经不起推敲的统计数据吸引注意力,暗中夹带商业信息或是政治理念等。记者编辑在时间紧迫又缺乏专业知识的情况下,无暇仔细推敲文字和多方核对事实,有时就会偷懒采用这种貌似新闻的广告文字。这种情况在健康类新闻中最为普遍。

  使用媒体公关的,不仅有商业公司,还有政党、利益团体、非政府机构、慈善组织等等。路透新闻学院的这份报告指出,媒体公关有存在的必要,关键是新闻记者如何对公关新闻保持质疑的态度。

  报纸存在的意义

  新闻网络化,也给英国报纸带来新的读者。在《卫报》、《每日邮报》等的网站上,来自海外的读者都超过一半以上,其中大部分来自美国。在小布什时代,英国报纸对伊拉克战争的尖锐批评与美国媒体的普遍噤声形成鲜明对照,像《卫报》这样的网站,几乎成为美国自由派读者的“避难所”。

  这种对报纸所代表的价值观的珍视,也许正是英国报纸可以在网络时代继续立足的原因。与美国报纸的地区性垄断不同,所有英国报纸必须在同一市场直接竞争,有鲜明立场才能吸引固定读者群。比如《伦敦晚报》在去年的伦敦市长选举中,就公开支持保守党候选人约翰逊(Boris Johnson),让落选的工党候选人利文斯通(Ken Livingston)一直对此耿耿于怀。报纸虽然不能以评论代替新闻,但可以让某一议题长期置于公众视线中,间接施加影响力。

  英国报业虽然处在转型的阵痛中,但业内人士对于报纸的生存,却开始有了隐隐的乐观情绪。他们相信报纸不管以何种方式存在,它们对公民社会的价值仍在,依然具有影响时事议题的能力。英国人过去喜欢读报,现在喜欢上网看报。新的商业模式虽然还不明朗,甚至会有一两家全国性报纸熬不过去,但不少人相信英国报业最终能够度过这一危险的转型期。 (吕 品)

【编辑:陈晓晓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关于我们】-About us 】- 联系我们】-广告服务】-供稿服务】-【法律声明】-【招聘信息】-【网站地图】-【留言反馈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