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泊尔军队跟政府争枪杆子 军队整编是斗争焦点——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际新闻
    尼泊尔军队跟政府争枪杆子 军队整编是斗争焦点
2009年05月08日 16:14 来源:国际在线-《世界新闻报》 发表评论  【字体:↑大 ↓小

  尼泊尔政府军以前王室军队为主,拒绝整编原来的游击队

  5月4日下午,尼泊尔联合共产党(毛主义)主席、总理普拉昌达宣布辞去政府总理职务,起因是尼泊尔政府军参谋长卡特瓦尔被解职一事,引发执政联盟内部分裂,由于尼共(联合马列)的退出,导致以尼联共(毛主义)为首的执政联盟丧失国会多数。尼泊尔的政坛地震并不是偶发事件,它反映了该国自内战结束后长期存在的军政矛盾。在新政府内部貌合神离的情况下,谁都不愿意放弃对枪杆子的控制。

  被解职参谋长忠于王室

  一段时期以来,由尼联共(毛主义)领导人塔帕担任部长的尼泊尔国防部,对政府军违反和平协定擅自招募新兵、留用政府要求退役的将领等做法表示不满。这些积存已久的矛盾终于在4月20日爆发。当天,尼国防部要求政府军参谋长卡特瓦尔就一些“不服从国防部命令”的决定作出解释。次日,卡特瓦尔向政府递交了书面报告。但总理普拉昌达宣布该报告不能自圆其说,于是在内阁中商议将其免职。此后,以大会党为首的反对党指责政府此举是欲彻底控制军队,进而清除所有反对党。

  有分析认为,卡特瓦尔之所以敢于和政府“呛声”,是因为他多年来效忠王室,不愿与昔日的敌手为伍。

  卡特瓦尔从小生长在王宫,曾在印度、巴基斯坦、尼泊尔和美国接受过军事培训。他从2001年开始便在原来的“皇家尼泊尔军”中服役,曾担任过副官、陆军参谋长等职务,深得前国王贾南德拉的信任。

  2006年11月,尼共(毛主义)(尼联共(毛主义)的前身)与“七党联盟”政府签订全面和平协定,停止自1996年开始的武装斗争。自此,国王不再控制军队,原“皇家尼泊尔军”也改名为“尼泊尔政府军”。虽然军队的性质发生了变化,但是,卡特瓦尔和政府军中的其他一些高级将领,仍然对已经下台的贾南德拉国王心存怀念,他们打心眼里不能接受曾与之交火10年的尼联共(毛主义)的上台。

  军队整编是斗争焦点

  分析人士认为,尼联共(毛主义)与政府军高层“和好”几乎不可能。双方不仅在丛林和山区残酷战斗了10年,而且当权的尼联共(毛主义)等党结束了尼泊尔军队支持了数十年的君主制度。尽管在和平协定框架下,双方暂时停止武装冲突,但政治上的争斗却从未停止过。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便是军队的整编问题。这也是此次尼泊尔政坛地震的一个深层原因。

  目前,在尼泊尔同时存在着人民解放军和以前王室军队为主的政府军两支军队。人民解放军原是尼共(毛主义)领导的武装力量,他们在长达10年的内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一批骁勇善战的“丛林战士”。2006年和平协议签订后,这支部队被安置在7个大兵营和21个小兵营里,实行“人枪分离”、“枪械入库”,在联合国机构的监督下实行集中控制和管理。这支受监控的部队最初曾高达3万多人,后来有1万多人在内战结束后被联合国特派团及尼泊尔军队整编专门委员会遣散,最终留下的约有1.9万人。

  人民解放军的士兵多是年轻人,出身贫寒,没有受过高等教育。他们曾经为了一个单纯的目标出生入死,如今战争结束,他们的未来突然成了问号。按照停火协议,这支部队应该同政府军整合在一起,但是,军队整编却成了和平进程的最后一道障碍。

  尼泊尔政府去年10月成立了由各党派参与的军队整编专门委员会,该委员会随后进行改组,由普拉昌达出任总协调人。委员会原本希望整编工作能在几个月内完成,但是,以大会党为代表的反对党以军队不能打毛主义旗帜为理由,坚决反对将人民解放军全数或者部分整编进政府军。以卡特瓦尔为首的政府军高层也拒绝接受整编计划,称人民解放军的意识形态色彩与军方“非政治机构特性”不符。

  事实上,反对党和政府军之所以阻挠军队整编,是因为担心人民解放军借此进入军队权力高层,从而导致军队大权旁落。

  有分析认为,解决目前尼泊尔政治僵局的一个出路是,尼联共(毛主义)需要与各党派协商解决军队国家化的问题。如果不能将人民解放军全部整编为政府军,尼联共(毛主义)不妨尝试别的方法,譬如将部分人民解放军士兵整合进政府军,另一部分转变为地方治安力量、民兵及预备役人员。 (杨欢)

【编辑:曹昆

商讯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