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走出城建误区,给城市“降温” ——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媒体:走出城建误区,给城市“降温”

2010年07月07日 02:43 来源:新京报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近几天,热浪席卷北京,7月5日的气象数据显示,北京城区的最高气温普遍超过了40℃,地面最高温度更在60℃至68℃之间。

  几十年来罕有的高温让人备受煎熬,同时也让人困惑,北京现在为什么这么热?如何才能给城市“降温”?

  城市高温屡屡刷新,主要原因当然是天气因素,但城市一些人为地对环境施加的影响,更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其中,最为关键和直接的,是城市的规划与建设。

  北京城市规模高速扩张,高楼大厦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这些新建筑大多表现为高蓄热、非生态的特征,基本上是全密封、全空调设计,导致这些建筑犹如星罗棋布分布在城市中的“加热棒”,源源不断生产热量。屋顶绿化是国外城市普遍采取的最有效的建筑降温方式,研究显示,屋顶绿化能使夏季屋面温度下降20℃—40℃,室内温度下降4℃—6℃。可在北京,屋顶绿化的推广却十分缓慢。据统计,北京城区可做屋顶绿化的面积超过7000万平方米,但已绿化的屋顶面积还不及这个数据的1%。

  北京城市的绿化率在全国位居前列,不过绿化对于城市“降温”并未充分发挥作用。科学研究表明,在相同面积的绿地上,具有乔灌草复层种植结构的绿地,能够从环境中吸收更多的热量,更好地发挥其改善环境小气候的作用,降低温度,增加空气湿度。可是,北京的绿化多以“平面绿化”(草坪)居多,而耗水少,“降温”效果更好的“垂直绿化”(树木、灌木),面积仍然有限。

  更不用说,北京还存在着大量的不透水地面,这些由水泥、柏油等组成的硬化地面,由于没有自然植被,无法通过水分蒸发冷却,形同一块块巨大的“吸热海绵”,大大加重了城区的高温和干燥。

  当然这不是北京一个城市的问题。中国城市的规划与建设都存在以上误区,这大大削弱了城市对于高温灾害的抵御能力,而这些误区的背后,显示出城市建设在“生态”上认识不足。高楼大厦建设强调求新求奇,在外观上大胆突破,但对于建筑本身的生态作用却很少顾及;城市绿化主要以增加城市美观为目的,诚然,美化是绿化的重要功能,但绿化最重要的功能其实是生态功能。

  在规划与建设中更多引入“生态”的思维,这当然不只是个口号,需要实实在在的制度保障。

  遏制高蓄热、非生态的高楼大厦继续在城市扩张,相关政府部门应以环境优先为原则严格把关,促使城市建筑更多使用可循环和再生材料,降低建筑能耗,同时还可考虑给绿色建筑以更多的税费优惠,以经济杠杆推动建筑的“绿化”。

  北京的园林绿化需要确立新的原则,即在生态功能的基础上进行美的设计,使园林绿化实现以环保为主的多种效应,让满城的绿荫,成为守护城市生态安全和公众健康的坚固防线。而对于备受舆论批判,雨时积水、热时蓄热的城市硬化地面,则需要拿出一个改造计划。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这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口号,而一个生活美好的城市,必然建立在良好的生态循环之上,上海世博许多场馆的建设,正是体现出这样的绿色理念,对此,北京不妨借鉴之。

参与互动(0)
【编辑:吉翔】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