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克尔访华:大单代表我的心 中德再度“蜜月”——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默克尔访华:大单代表我的心 中德再度“蜜月”

2010年07月15日 08:49 来源:人民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经过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洗礼后,各国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美欧国家不约而同地将目标瞄准了新兴经济体市场,展开了激烈的市场争夺战。英国外交大臣黑格前脚刚迈进中国大门,默克尔紧随其后,谋求与中国进行经济合作。德国外交部官员曾坦言,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并没有使德国与中国的贸易疏远了,反而是加强了,中国已经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7月15日,德国总理默克尔开始对中国进行为期4天的访问,这是她2005年上任后的第四次访华之旅,对推动中德以及中欧关系都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欧洲经济陷于困境之际,各国高层扎堆来华进行外事活动,专家认为,这种双边经贸关系的拉近会对遏制贸易保护主义势头有显著效果,同时对全球经济复苏起到积极作用。

  中德再度“蜜月”

  默克尔早在上周就表示,出口是德国经济复苏的生命线,德国外交政策随时准备为中德经济纽带服务。中国人民大学国际经济系副教授、国际商务外交项目中国中心执行主任程大为在接受《国际金融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经过全球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洗礼后,各国都在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美欧国家不约而同地将目标瞄准了新兴经济体市场,展开了激烈的市场争夺战。而此举客观上会对当前严重的贸易保护主义起到遏制作用,也将引发新一轮大国博弈。为了尽快发展本国出口经济,欧洲各国都调整了外交政策:英国外交大臣黑格宣称要与经济发展迅速的“金砖四国”搞好合作关系,前脚刚迈进中国大门,默克尔紧随其后,携外长韦斯特韦勒先后出访中、俄和哈萨克斯坦,谋求经济合作。

  此次默克尔的到访,令中德关系继续沉醉于“蜜月期”。事实上,中德关系的回暖早已开始。今年4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就与默克尔在华盛顿举行的核安全峰会期间会晤。一个月后,时任德国总统克勒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两国领导人还通过热线电话等方式保持联系。中德高层密切互动,表明两国对双边关系的高度重视,对双边关系健康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2009年,尽管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德双边贸易额仍超过1000亿美元,占中欧贸易的1/4强。据德国《法兰克福汇报》报道,德国出口总量2009年下降18%,而对中国出口量却上升7%,中国已经成为德国最重要的出口市场。

  英国《金融时报》载文称,在美国和欧洲许多地区的需求依然疲软的背景下,许多德国制造商认为,德国这个欧洲最大经济体不断加速的复苏,是由中国推动的。数据显示,德国出口和工业产出5月份已呈现大幅增长。

  德国汽车制造商戴姆勒近日称,6月份,它在中国市场的销售量达到1.37万辆,同比飙升177%,为旗下梅赛德斯和Smart品牌的全球销量增长13%助了一臂之力。另外,德国纺织机械的需求“几乎完全”来自中国。

  德国外交部对华工作小组主任芮悟峰曾坦言,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并没有使德国与中国的贸易疏远了,反而是加强了,中国已经成为德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或将签订大单

  中德双边关系越来越紧密,其实也是当前国际新形势下的合作新特点。金融危机下,贸易保护主义的泛滥不断冲击着以贸易自由化为目标的多边贸易体制。程大为认为,法、英、德等欧洲国家领导人频繁来华访问,意味着中国市场很具吸引力。从当前国际局势看,世界贸易组织(WTO)和世界银行等国际组织的影响力有减弱趋势,领导人频繁走访他国争夺贸易市场,从侧面说明了当前国际关系的现状,那就是国际多边体系处于停滞状态,而双边关系成了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在被问及为什么越来越多国家选择用双边代替多变关系时,程大为认为,双边合作更快捷更方便,更有利于协议的达成。

  据德国媒体透露,此次随同默克尔访华的人员主要来自能源、汽车、化工、金融以及零售等领域的大企业高层和中小企业代表,签订一系列订单成了板上钉钉的事,预计西门子、巴斯夫在内的企业都可能有大动作。

  与此同时,默克尔也会代表德国在中国进行采购,最有可能的合作订单是关于电动车技术合作项目。目前,中国科技部和德国教育科技部正在就电动汽车、风能、太阳能等领域展开合作。(记者 王丽颖)《国际金融报》

参与互动(0)
【编辑:刘羡】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