舟曲受灾民众二次安置住进“帐篷社区”——中新网
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舟曲受灾民众二次安置住进“帐篷社区”

2010年08月25日 20:21 来源:新华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25日,甘肃舟曲泥石流灾区天空放晴。刘小军一早起来,卷好铺盖背上,搭乘政府组织的车辆,从临时安置点来到县城西面的新安置点。

  这是刘小军半个多月来的第三个“家”。第二个“家”在舟曲县隍庙山山梁上,这是泥石流灾害发生后,政府提供的一个应急临时安置点,而第一个“家”已被泥石流埋没。

  离开临时安置点时,刘小军站在山梁上,望着山下的第一个“家”踌躇了很长时间。“毕竟那是我真正的家,那里有我很多的回忆。”刘小军说。

  当日,舟曲泥石流灾区对受灾民众进行二次安置,将部分无家可归的民众安置到新搭建的“帐篷社区”。

  “8·8”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灾害发生后,一部分受灾民众被临时安置到了县城一中、三中、隍庙山等安置点。在这些临时安置点,有的睡帐篷,有的住教室,往往一个帐篷或教室要挤几家人,不能做饭,更无法过冬。

  为了腾出校园、教室,让学生按时开学,同时也为受灾群众提供一个更好的、可以过冬的安置点,当地政府决定,在舟曲县城以西4.5公里处的沙川坝,暂时征用100多亩地,搭建一个设施相对完善的“帐篷社区”,将部分无家可归的受灾群众安置到这里。

  来自兰州军区的约2000名官兵承担了这一任务。从8月20日开始,他们奋战6个昼夜,终于将这一片农田改造成为一个整齐的、设施齐全的“帐篷社区”,搭建了1000多顶棉帐篷。

  “这是一个按照城市小区建设的‘帐篷社区’,通电、通水、通路,地基是0.5米至3米的青石子,有通往县城的公交车,配套建有公共厕所、洗浴室、社区卫生服务站、民警室,任命了社区主任,还计划建设幼儿园。”兰州军区某集团军防化团团长蒲军礼说。

  刘小军的邻居、灾前在外务工的赵尕秦告诉记者:“政府工作做得很细,帐篷里各种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连扫帚都发了,一切都和住家一样。”

  但这愈发令他感伤。老婆、孩子在泥石流灾害中遇难的赵尕秦说:“我曾经幸福的家,再也找不回来了。”

  在这个新的“帐篷社区”刘小军和赵尕秦选择了98和99号帐篷,一顶住人,一顶做饭。原本他们可以多要两顶帐篷,但他们放弃了。按照当地民政部门制订的方案,每户人家可分到两顶帐篷,人口多的还可以申请三顶或更多。

  “没必要了,两家各剩一口人,其他一切都冲走了,不如合住到一起。”26岁的刘小军说。

  记者在新搭建的“帐篷社区”看到,帐篷里已经通上了电,还设有电源插座,来自兰州军区的官兵正将各种生活物资发放到各个帐篷内。社区工作人员李宝明说,分发的物资主要是各种生活用品,品种很多,包括被褥、床、灶具、电视、衣服等等,总之柴米油盐、锅碗瓢盆齐全,等物资分发完后,即可开火做饭。

  “我已经等不及了,太想吃顿自己做的饭了。”桑彩鲜说,发生泥石流灾害后,他花费30万元新购置、装修的商品房已被堰塞湖水淹没,所幸一家六口都逃脱了。这半个多月来,住在临时安置点的他主要吃方便面,偶尔到政府饭菜集中供应点吃一顿。

  “帐篷社区的安排让我很意外,真的很细致,许多生活细节都考虑到了。之前我心里一直犯嘀咕,不想来,现在觉得来对了。”桑彩鲜一边布置新家一边感叹,“如果不是政府和那么多好心人扶助,发生这么大的灾难,我们不知道要受怎样的苦呢!”

  甘南藏族自治州民政局局长杨建国介绍,二次安置主要涉及原来三个临时集中安置点的1700多人,安置的原则是鼓励受灾民众尽量投亲靠友,凡投亲靠友或租房的,每人每月补助200元,暂定补助3个月。确实无家可归的,安置到“帐篷社区”,这一“帐篷社区”可安置约500户受灾群众。

  “帐篷社区”新任命的社区主任任秀红介绍,截至25日13时,已有110户、370多受灾群众入住“帐篷社区”。目前还陆续有受灾民众前来入住,但还未来得及统计具体数量。

  见到记者,住进“帐篷社区”的李兴明连说满意,原本已灰心失意的他重新憧憬起新的生活:“等水退了,我被淹的铺子和家如果还好着,我就在县城继续开我的杂碎铺;如果不行,我就向政府申请在帐篷社区开杂碎铺。”

  “城里我卖7元一碗(杂碎),这里我卖6元,大家都受灾了嘛。”李兴明笑着说,“我的杂碎铺可是舟曲全县唯一的杂碎店,想吃牛羊杂碎都得来我的店。”

  而对于刘小军这样家已被泥石流掩埋的受灾民众来说,在未来重建工作完成前,他们将一直住在沙川坝这第三个“家”。

  “重建完成后,我将搬到第四个‘家’,希望那将是我永久的家。”刘小军说。(朱国亮 刘欢 王艳明)

参与互动(0)
【编辑:马学玲】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