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页位置: 首页新闻中心国内新闻

汶川地震三周年:一所只有七个学生的小学校

2011年05月11日 16: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参与互动(0)  【字体:↑大 ↓小

  中新社陇南5月11日电 题:一所只有七个学生的小学校

  中新社记者 赵昕 冯志军

  在陇南文县中庙乡茶元村,从三间小木屋里传出的7个孩子的朗朗读书声。在三年前的5月12日,这里曾是满目疮痍,一片哀鸿。

  在孩子们稚嫩的读书声中,记者悄悄走进了这所只有7名小学生的茶元小学。学校由三间木屋组成,嫩黄的颜色与周围的绿树相得益彰,在宽敞的操场上,一根竹竿撑起的五星红旗高高飘扬。这里分布着教室、办公室和厨房。教室里的桌椅整齐地摆放在黑板前,虽小但显得温馨整洁,办公室里挂着很多志愿者和孩子们的合影,厨房里微波炉、煤气灶等一应俱全。

  学校唯一的一名正式教师赵阳春告诉记者,他是去年8月到茶元小学任教的,可以说与学校“同龄”,因为学校在灾后由甘肃省绿驼铃环境发展中心援建,于去年9月正式招生。学校招收的7名学生都是茶园村的,目前只有7名,分为一、四年级和二、三、五年级两个班。由于教师缺乏,目前他上数学课,另外一名来自南京的志愿者陆燕上语文课,其他的课则由两人轮流带。此外,利用资源,这里还接收了7名学前班的小朋友,共同组建了一个大家庭。

  赵春阳拿出一份打有99分的数学卷子说,孩子们都知道学校是由外地的好心人帮助修建的,所以特别珍惜得来不易的学习机会,学习特别认真。经过快一年的相处,同学们和老师已经亲如一家。前几天,文县下暴雨,最小的学生路最远,要走山路40分钟,他特别担心学生路上的安全,冒雨在半路一直看到学生来了才放心了。而学生家长也对赵春阳心存感激,每次他家访时,家长总是从地里赶回家,对他嘘寒问暖,把他视为自家人看待,热心地帮助他解决生活问题。

  他特意把记者带到厨房,指着一箱箱牛奶和鸡蛋说,这些都是免费提供给孩子们的,每天下午给他们加餐补充营养,他定期到乡里的商店给孩子们采购新鲜的牛奶鸡蛋,商店的老板都感叹:“没有想到茶园村的孩子们现在这么有福气!”

  赵春阳说:“我只是一个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还有很多需要向这里的志愿者陆燕学习!”陆燕今年50多岁了,是一个地道的南京人,之前志愿在四川什邡做过震后心理抚慰,经朋友介绍于今年三月来到了茶元小学支教。“我觉得人活着总要做些事情!我快要退休了,想趁自己还干得动,多做些有意义的事情!”陆燕告诉记者。

  陆燕特意介绍说,绿驼铃在修建校舍时采用了以稻草麦草经过机械压制成的草砖为基本建材,这种建材成本低,保温性好,可减少红砖生产以及取暖烧煤造成的污染和浪费,抗震性能也很好。

  茶元小学在修建的时候,道路经常遭到暴雨的冲击而泥泞不堪,志愿者就和当地村民一起动手平整路面,运送建筑材料。而当建筑费用告急时,志愿者用茶园村所产的龙井茶进行义卖筹集善款,经过一年多的筹建,2010年8月25日,茶园小学整体建筑通过文县教育局审核验收,被正式列入公立学校编制。

  陆燕说,她一定会接好志愿者留下的这根接力棒,把她的工作做好。她计划在茶元小学支教一到两年,并在想法积极寻找更多想来此支教的志愿者。

  孩子们下课后在操场给记者表演了他们排练的集体舞《感恩的心》和《虫儿飞》,在孩子们稚嫩的歌声中,赵春阳指着墙上的《重建茶元小学记》告诉记者,他们之所以愿意为孩子们付出这么多,就是希望他们能够记住两件事,一个是良心,一个是理想。(完)

分享按钮
参与互动(0)
【编辑:唐伟杰】
    ----- 国内新闻精选 -----
 
直隶巴人的原贴:
我国实施高温补贴政策已有年头了,但是多地标准已数年未涨,高温津贴落实遭遇尴尬。
${视频图片2010}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中新社和中新网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网上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6168)] [京ICP证040655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3042-1] [京ICP备05004340号-1] 总机:86-10-87826688

Copyright ©1999-2024 chinanews.com. All Rights Reserved